樣,不同的意見完全失掉了交流、切磋的機會,雙方越走越遠,直至北宋亡國。
王安石頭腦極為清醒,他絕不相信“天命”,但是遇巧的是,一些天象(自然現象)卻偏偏和他開玩笑。1068年他到京師,與青年皇帝見面,這年從7月到11月,京師一再地震。此後在新法陸續頒佈之時,不斷出現異常現象,例如京東風暴成災,陝西華山崩裂,此後又連年乾旱,用各種方法求雨都不見效。趙頊為此憂心忡忡,正在這時,有一個管城門的小官鄭俠向皇帝上了一幅《流民圖》,圖中所繪的是在“青苗法”推行以後,連年乾旱,農民還不出貸款,被迫賣兒賣女,流離失所,啼飢號寒,慘不忍睹。皇帝看了,大受震動。他先以為,他的堅持變法,是為老百姓謀福利,現在看到老百姓痛苦至此,對於變法的信念不免有所動搖。加上這個鄭俠又在向皇帝打包票,說是隻要下詔停止推行“青苗法”等新法,十日之內,天必下雨。如不下雨,請砍我的頭,以謝王安石。這個鄭俠與王安石並無私人恩怨,他實在是看老百姓太痛苦了,才冒死站出來說話,寧肯輸掉自己的腦袋,也要求停止新法。他至少是沒有私心的。皇帝看了《流民圖》,徹夜難眠,第二天就下旨,暫停推行新法。真是無巧不成書,就在詔旨下達的當天,滿天烏雲滾滾,接連雷鳴電閃,大雨傾盆而下。城郊幾十裡的老百姓,一片片的拜伏在泥濘之中,高呼萬歲!這一場早不來遲不來的大雨,真是要了王安石的命。新法一停,甘霖立至,這不正好說明天意不要王安石執政,不要新法推行麼!這個古今少有的不畏天命的拗相公王安石竟然被他的政敵們以“畏天命”為理由所擊倒,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變法是一場大悲劇(6)
青年皇帝絕不甘心變法一事就此收場,但是當時的輿論對於新法的推行極其不利,至少要略作讓步,然後重整旗鼓,捲土重來。經過短時間的磋商,君臣們作出瞭如下決定:王安石因言官批評者太多,堅決自請離開相位外調,出知江寧府。由韓絳代他為相,呂惠卿副之。各項新法雖已暫停,不久又陸續恢復。1074年4月,王安石前往江寧府上任。京城的變法班子立即掀起了內訌。野心家呂惠卿引用親族呂升卿、呂和卿樹立個人勢力,爭奪大權。宰相韓絳等人堅決反對,要求王安石回京復職,趙頊也認為,只有依靠王安石,才能對變法班子進行整頓,1075年2月,安石回到京師。在安石的支援下,皇帝大刀闊斧整頓了變法班子,發現呂惠卿不少貪汙弄權的事實,將他貶出京師。但是經過呂惠卿把持了幾個月之後,君子都被趕走,新進者都是小人,風氣既已變壞,以後的整頓工作也就越來越艱難。
1076年,安石因愛子王雱病逝,哀痛過分,以致病倒,再請罷相回到江寧養病,趙頊只好同意。安石從1068年來京,受到皇帝信任,獨掌大權,前後達9年之久。但是波瀾起伏,壯志難酬。最後心力俱疲,只好引退,回首往事,感慨萬端。最使人痛心的,是原有不少詩友、文友、道義之交、莫逆之交,卻在變法的爭論中成為政敵,幾乎終身不再往來。結果事業難成,友誼又失,悔恨終生!
變法是失敗了嗎?
多年以來,常常聽到一種說法,是王安石變法失敗了,近年來又聽到外國人說:“王安石是中國11世紀偉大的改革家”。國內學者也有跟著這麼說的。我想:這兩種說法有矛盾。如果說,王安石的變法失敗了,他又怎麼能成為“偉大的改革家”呢?
如果說,王安石的變法方案,朝廷沒有透過,根本沒有付諸實施,那可以說是失敗了。或者是,在推行的過程中引起了內憂外患,例如農民起事或者外敵入侵,造成天下大亂,推行不下去了,那也可以說是失敗了。歷史事實並不是這樣。1069年初,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全力主持變法,新法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