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太太,“這裡頭竟有趙大姑娘的本錢?”
“是啊,我聽親家太太說的,斷做不了假。”
陳二太太嘖嘖感嘆,“那趙大姑娘可真是發了財。你們少去街上不知道,三人行這家包子鋪是新開的,原本不過是小鋪面兒,也才三四年的功夫,就做成這樣的大鋪子。鯉魚街上的鋪面是買下來的,那也得千八百的銀子。別小看這包子果子的生意,民以食為天,這上頭很是賺錢。”
陳三太太聽的心都活了,她家長子的親事已有了眉目,可家裡並不只長子這一個,還的二子三子。長子是要走科舉的,二子三子,不論誰,若能娶這般能幹的媳婦,以後是不必愁的。
陳三太太只不動聲色,自陳大太太家告辭後,回家對丈夫道,“三郎的親事差不離了,五郎的親事,你有眉目沒?”
陳三老爺一聽便知妻子不是無地放矢,問,“怎麼,你是看中誰了?”
“真有個極好的姑娘。”陳三太太先讚了一句,隔著炕桌坐在另一畔道,“也不是外人,就是大郎媳婦孃家姑媽趙百戶家的長女。那位趙姑娘實在是好,我見了幾回,形容舉止沒的挑。又是自小讀書識字的,針線廚藝都通,還極會過日子,是個心裡有盤算的人。若不是三郎的親事已經說好了,這樣的好姑娘,做長子媳也是一等一的。”
陳三老爺認真聽了,接過老婆遞上的茶,微微點頭,“你眼光倒是不差。”
陳三太太笑,“這麼說,你覺著也好?”
陳三老爺話裡有話,道,“能叫將軍府看上的姑娘,怎會不好?”
陳三太太一時沒明白,陳三老爺道,“我聽同知大人說,楚將軍家的公子親事已經定了的,就是跟邊城衛所的趙百戶結的親。”
陳三太太猶是不信,道,“姓趙的百戶,也不一定只有趙大姑娘的父親吧?”
“去歲衛所的王千戶死了,如今趙百戶就代管著王千戶手下兵馬,不是趙姑娘的父親,是誰?”陳三老爺道,“說來也是咱家的親戚,以後更親近才好。親事什麼的,不準再提。”敢跟將軍府搶親,這不是找死是什麼?
陳三太太驚歎,“我的天哪,這可真是真人不露相,我看趙大姑娘年紀還小,將軍公子不是十八|九歲了嗎?”
“反正將軍府就看上了,聽說已換了庚帖的。”
陳三太太終於不說什麼了,半晌嘆道,“真是好福氣。”瞧著不言不語不聲不響,竟有這樣好本事。
陳三老爺感嘆,“趙家要發跡了。”
趙長卿有這樣的本事,阿三太太也不大敢想要她做兒媳婦了。媳婦能幹是好,但太過能幹,也得看兒子配不配得起人家。陳三太太笑,“萬般皆是命,半點爭不得。這邊城裡多少大家閨秀,人家將軍府偏生就相中了趙姑娘。可見趙姑娘就有這少奶奶的命,大嫂結的這門親事當真好。”
陳三老爺笑,“都是一家子親戚。”他與陳大老爺是親兄弟,說是分了家的,兄弟們依舊很親近。兄長好,就是他好。
陳三太太悄聲笑,“咱們是沒女兒的人,你說我看趙太太也就是尋常而已,真不知人家怎麼生養的閨女,這位趙大姑娘就是極好了,他家還有位二姑娘,年紀小一些,生得雖不如大姑娘,也很是出挑了。這兩位姑娘,都極會長,父母哪兒好就隨哪兒,生得那叫一個水靈。趙太太真不知上輩子燒了什麼高香,養出這樣千伶百俐的兩個女孩兒來。”
懷疑淩氏上輩子燒高香的人,非但是陳大太太,連袁氏也懷疑淩氏上輩子是不是燒了高香,要不怎生這麼好的運道。
袁氏的訊息比陳家三房可快得多,聽丈夫說了,袁氏都不敢信,“真的是長卿?你沒聽錯吧?”
朱明堂道,“這樣的事,我怎會聽差!已是換了庚帖的,待姑媽過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