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討論的那些官員們,才真正知曉這份出使名單背後所承載的巨大重量,它牽扯到的,是大唐的根本。
此刻,太極殿外,秋風瑟瑟,寒意襲人。
但這樣的天氣,卻絲毫無法冷卻群臣心中的焦急。
只見他們黑壓壓地一片,整齊地長跪不起。
在大唐的歷史上,這種景象極為罕見。
平日裡,君臣關係融洽,朝堂氛圍相對輕鬆,大家皆是同席而坐,共同商討國家大事。
像這般百官齊刷刷地跪立在太極殿門口的事情,還真是大唐開國以來的頭一遭。
但凡稍有常識的人都明白,出現這種情況,一般只有一種可能,
那就是百官集體勸誡皇帝。
這一次,他們齊聚於此,正是為了勸誡陛下,在派遣使團出使天竺這件事上,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切不可貿然行事。
人群之中,就連齊先生,也一臉凝重地跪在其中。
陛下一生子嗣單薄,如今就只有一個兒子,李璟佑身為大唐唯一的太子,他的安危直接關係到大唐的未來,無疑是大唐國本中重中之重。
在眾人看來,天竺之地,遙遠而又陌生,那裡窮山惡水,環境惡劣,怎能讓大唐未來的君主,去涉足那充滿不確定性的地方呢?
回想起最初,那些接到通知要送孩子加入出使隊伍的官員們,心中滿是抱怨。
他們覺得陛下對他們這些官員實在是太過於苛刻了,自己辛苦為朝廷效力,如今卻要讓自家孩子去吃這般苦頭。
他們或是心疼孩子從小嬌生慣養,受不了旅途的勞累,或是擔心孩子在異國他鄉遭遇危險,無法平安歸來。
於是,他們紛紛拖延,找各種藉口不把自己的孩子送來。
這使得負責籌集使團隊伍的禮部官員們愁眉苦臉,工作進展十分緩慢。
前來報名的人寥寥無幾,整個籌備工作幾乎陷入了停滯狀態。
可當他們聽聞陛下竟然把太子李璟佑也放入了使臣隊伍的那一刻,幾乎所有的官員都愣住了。
他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堂堂一國太子,竟然要和他們的孩子一起,踏上這充滿艱險的出使之路。
緊接著,眼眶便不自覺地泛紅,淚水奪眶而出。
他們實在想不明白,陛下為何要下此決心,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去承擔如此巨大的風險。
在他們心中,陛下對太子的疼愛是有目共睹的,如今卻做出這樣的決定,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
很快他們便被陛下的這份決心所感動。
他們意識到,陛下為了國家的利益,不惜讓自己的兒子去冒險,自己又有什麼理由拒絕呢?
於是,在得知太子加入使團的那一天,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幾乎長安城內所有五品以上官員,都像是突然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推動著,心急如焚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禮部。
不少人送的還不是一個孩子,家中的子女,無論男女,只要符合條件,全都被一股腦地送往了出使隊伍。
他們親自為孩子收拾行囊,千叮嚀萬囑咐,安排好子女後,這些官員們又匆匆忙忙地朝著太極殿趕去,他們腳步急促,神色焦慮,只為能儘快勸諫陛下收回成命。
在他們心中,自家孩子的安危固然重要,但與太子殿下的性命相比,實在是不值一提。
畢竟,大唐不能沒有後繼之君,太子乃是大唐未來的希望,怎能輕易涉險呢?
兩儀殿內,氣氛略顯壓抑。
張顯懷站在門口,眼神中無措。
他來回踱步,終於,他按捺不住內心的焦急,快步走到李承乾面前。
“陛下,百官都在太極殿門口跪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