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建平又運回來一批稅金。
這是年前最後一批。
比上一次的數目多了三分之一。
然而還是沒有關於洛陽的訊息。
這讓劉諶在納悶的同時,更加覺得這件事情非同小可。
在此之外,糜照也和劉諶提出了一個意見。
朝廷是不是可以再開放幾個地方作為通商之用。
隨著建平的火熱,這座城市已經有點開始運轉不暢了。
因為每天往返的生意人實在是太多了,這個小小的城市有點吃不下這麼大的商業交流。
劉諶並沒有第一時間給糜照回信,而是暫時擱置起來。
這批稅金在一番商議過後,劉諶從中拿出來一部分,用來收購漢中多餘的糧食,以充作軍糧。
這樣做也能讓漢中百姓的腰包鼓起來,只有經濟得以流通,朝廷才能收上來更多的稅。
讓整個國家更快的進入一種良性迴圈。
與此同時,漢中也傳來一個好訊息。
在第一場大雪到來的時候,終於開始有一部分勇於吃螃蟹的百姓,從被冰封的漢水上游偷偷的跑到漢中。
得知這個訊息之後,劉諶立刻吩咐張翼,對這些百姓進行甄別。
只要能夠確定他們的身份,就可以按照當初的規定,分給他們足額的土地。
並且還要挑一些上等田分給他們,以作榜樣。
在這個聚居的農耕社會,只要能夠籠絡住第一批百姓,剩下的人早晚都會得到這個訊息的。
不過在此之前,自己還有一件事要未雨綢繆。
“宗卿,朕準備組建一支水師,用於巡邏漢水。”
聽到劉諶的話,宗預眉頭微皺,因為眼下大漢沒有什麼組建水師的必要。
不過宗預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反問道 :
“陛下為何要組建水師?”
劉諶說道:
“漢中有他國百姓前來的訊息,想必宗卿已經知道了吧。”
宗預點了點頭,這件事自己確實已經知道了,這是一件好事。
但是這跟組建水師有什麼關係?
“現在這些百姓能夠逃到漢中,是因為偽朝還對這件事沒有什麼防備。”
“一旦這個訊息徹底傳開之後,朕想偽朝是不會放任百姓外逃的。”
“到時候必然會派人追殺,可是百姓何其無辜,不過是想謀條活路而已。”
“朕雖有心挽救 ,但大漢終究國力不足,不可能直入偽朝境內,搭救百姓於苦難。”
“所以朕就在想,是不是在漢水上練出一支水師,只要百姓能逃到漢水邊上,咱們就能搭救他們一番。”
“同時也可以進行巡邏,防止偽朝尋機偷襲?”
百姓在農耕時代,同樣也是被當做生產資料的,是一個國家稅收的根本來源。
無論什麼時候,統治者都不可能放過他們。
現在這些百姓能逃過來,完全是因為魏國上層還沒有反應過來。
一旦反應過來,必然會以雷霆手段鎮壓。
可是讓大漢現在再和魏國因為這件事情起衝突也不現實。
所以劉諶就想了個折中的法子。
大漢現在和魏國不是以漢水為界嗎?
那自己就在漢水上訓練一支水師,只要這些百姓能夠逃到漢水邊上,並且順利的跳入漢水。
自己就能派人派船把他們救起來,也省得他們被滔滔江水捲走。
而且這支水師的作用也不僅僅只是用在救人上。
李驤之前在吳國建業的所作所為,雖然確實給大漢提氣。
但代價也同樣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