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卿啊,汝主之前不還好好的嗎?”
“怎麼突然就撒手人寰了呢?”
看著東吳派來的使者,劉諶的臉上露出了惋惜和哀傷。
前來報喪的使者依然是屢次出使大漢的張惇。
上一次在心中曾經暗暗發誓過再也不來成都的張惇。
在聽到劉諶的話之後回道:
“回陛下的話。”
“我主自登基以來,便為國操勞,以至於身體早就出現不適。”
“原本年前已經康復。”
“誰料步闡居然舉族投降,驚怒之下,舊疾復發,自此一病不起。”
“終是天不假年,於半月前駕崩於建業!”
從張惇的話裡,劉諶大概理清楚了孫休死亡的前因後果。
事情還要從當初劉諶給孟虯出的歪主意開始算起。
孫休登基之後,就一直身體不好。
偏偏此人還有一顆開疆拓土的心。
但是讓他對魏國用兵,他是萬萬不敢的。
可在聽說鄧艾殺到成都之後,卻有了藉助漢之名,奪取永安的心思。
結果自然是什麼便宜都沒有撈到,還白白賠了幾十萬石的糧食。
又聽聞交州被孟虯劫掠,驚怒之下一口黑血吐出來。
反倒是讓孫休渾身上下通暢了不少。
但明眼人都清楚,這不過是迴光返照罷了。
後來聽聞步闡投降,杜預差點就要攻破西陵防線後,再次驚怒的孫休便一病不起了。
就連國事也完全託付給張布和濮陽興兩個人打理。
在硬生生的拖了大半年的時間後,撒手人寰。
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劉諶不由得扼腕嘆息:
“朕曾說過,等將來兵戈平定之後,邀汝主前來成都一賞美景。”
“沒想到天不假年,竟讓汝主早早崩殂。”
“朕心甚哀,朕心甚傷啊!”
“張卿放心。”
“朕會派使者前往建業弔喪,以祭汝主英靈!”
張惇聞言立刻說道:
“外臣多謝陛下!”
等到張惇退走之後,劉諶立刻叫來了一眾大臣。
在得知孫休死了之後,所有人的臉上都露出了不可思議的表情。
誰都沒想到孫休年紀輕輕的居然就這麼死了。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處理漢魏吳三國之間的關係。
如今的魏國,已經暗地裡分裂成了長安和洛陽兩個集團。
雖然紙面上的實力依然位列三國之首。
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現在的魏國已經已經不敢再輕易妄動刀兵了。
因為他們要先處理完內患,才會把矛頭對準外部。
反而是剛剛奪回漢中的大漢,隱隱有要抬頭的意思。
所以吳國接下來的策略,一定會隨之發生變化,哪怕大漢和吳國依然是盟友。
最重要的是,吳主孫休的兒子,吳國現在的太子孫醱只有十歲左右。
一旦太子登基,吳國必然面臨主少國疑的局面。
到時候吳國朝堂必然會被世家所把控,在面對同樣優待世家的魏國和有世仇並且有可能崛起的大漢之間。
恐怕這些人會更加偏向於魏國一些。
這樣一來,大漢可就要面臨兩邊的威脅,這對需要時間發育的大漢來說可不是什麼好訊息。
在聽到宗預他們的分析之後,劉諶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如果自己沒有記錯的話,好像孫休之後的吳國君主是孫皓吧?
至於為什麼能記得這個人,也不是劉諶的歷史學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