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好。
純粹是因為這個孫皓跟原本歷史上的劉禪一樣,都是一個亡國之君。
“你們知不知道孫皓?”
劉諶開口問道。
宗預點了點頭說道:
“此人乃吳國廢太子孫和之子,如今吳國的烏程侯。”
“怎麼,陛下識得此人?”
劉諶搖了搖頭,自己一個最遠只到過漢中的人,怎麼可能認識孫皓。
不過在一番思索後,劉諶還是打算把自己知道的那段歷史說出來。
畢竟這關係著大漢接下來要應對的局面。
“朕以為,以吳國現在的局面,應該不會讓年幼的孫醱登基。”
“因為吳國的偽朝不一樣,眼下還沒有淪落到權臣掌控的局面。”
“所以朕覺得他們很有可能在宗室裡挑選一個年紀差不多的人繼位,好掌管國家。”
“而這個烏程侯孫皓,身為吳前廢太子之子,很有可能被推舉為新君。”
聽到劉諶的話,譙周不由得一陣啞然:
“陛下,孫休雖早逝,但畢竟已經留下太子。”
“那吳國諸臣雖也各懷私心,但內有孫綝前車之鑑,外有司馬昭當街弒君。”
“此二人都必將落下千古罵名。”
“想來是無人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否則,不光會引來群起而攻之,更會在史書上遺臭萬年啊!”
譙周的話不無道理,像司馬家那樣的人,畢竟還是少數。
而且有孫綝這個前車之鑑,誰也不敢冒著滅族的下場去幹這種事情。
其餘人也對譙周的說法表示贊同,如今天下雖然已經崩壞。
但最基本的道德還是存在的。
像曹家、司馬家這類的人終究還是在少數。
劉諶聽到譙周的話之後,生出了一絲遲疑。
因為早就該亡國的大漢現在依然存在,原本的歷史線因為自己已經發生了改變。
所以劉諶也不敢抱十足的把握,肯定孫皓就能繼任成為吳國的皇帝。
不過這對於劉諶來說都不是事,反正自己馬上就要派使者前往吳國。
並且也不可能參加完孫休的葬禮就回來。
肯定是要等吳國再立新君後,才會返回,也好確定下一步兩國之間該以一種什麼樣的關係繼續。
到時候自然就會知道吳國新皇帝是誰。
現在要做的是,派誰出使吳國。
因為此次出使吳國不比以往,只需要派一個能言善辯之士就行。
雖然大漢和魏國之間是死仇,但吳國和魏國之間並不是。
這次吳國肯定也把孫休死了的訊息告訴魏國。
並且魏國也一定會派人前去弔喪。
再加上漢魏之間,才剛剛打過一場大仗。
到時候少不了一場交鋒,所以還要考慮到如何才能不辱國體!
“諸位以為,咱們派誰出使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