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漢中傳來訊息。
大部分遷入漢中的百姓已經安置完畢。
剩下的就算沒有完全安置好,也給他們搭建了臨時住所。
好在天氣已經逐漸開始變暖,倒也不用擔心這些百姓會因為住所簡陋而凍死。
並且到達漢中的百姓已經分好土地,可以開始進行耕種。
為了最大限度的激發這些百姓的勁頭。
劉諶額外頒佈了一項法令。
所有前往漢中的百姓,減免第一年的賦稅。
第一年的糧種由朝廷以往年半價的價格售賣給百姓。
並且最長可以在三年後,以購買時的價格償還給朝廷。
此條政令一出,立刻讓漢中百姓全都對朝廷感恩戴德起來。
要知道大漢從立國到現在,這還是第一次減免賦稅。
這倒不是說劉諶覺得大漢已經不缺糧食了。
而是因為漢中雖然土地廣袤,但是因為長久的不穩定,大多數都已經廢棄。
變的和荒地差不多。
第一年根本產不了多少糧食,養活他們自己都夠嗆。
朝廷就算要收,也收不上來多少。
不如做個順水人情,還能收穫 一波百姓的好感。
對劉諶來說,簡直就是雙贏。
劉諶也趁著這個機會,完成了當初的承諾。
親自前往漢中,選取一片土地進行耕種。
名曰天子勸農。
等到劉諶再次返回成都的時候。
李密已經再次拿著一卷紙來到了劉諶面前。
“陛下,這紙是用秸稈和廢棄的絹麻之類的東西弄出來的。”
“但是質量實在是堪憂。”
其實不用李密說,劉諶就能看出來這些紙張的質量根本不行 。
因為光是肉眼能夠看到的,就有不少沒有被完全粉碎的秸稈顆粒。
有的地方連厚薄都不一樣。
透過陽光,劉諶甚至能看到紙張上那些沒有完全填補的細小孔洞。
然而劉諶不僅沒有因此生氣,臉上反而露出了一抹笑容。
因為這正是劉諶需要的東西。
“這些紙的成本如何?產量又有多少?”
劉諶一邊感受著紙張上傳來的顆粒感,一邊開口詢問道。
“這些紙都是用秸稈之類的東西弄出來的,幾乎沒有什麼成本。”
“除去人工費之外,每五張大概能值一枚錢!”
“至於產量,一天估計能生產出來數百張!”
劉諶大約一算,就估算出如果用這些紙來裝訂成字典的話。
每一本字典的成本價大概會在十個錢左右。
即便是加上人工和印刷的成本,也不會超過二十個錢。
二十個錢,已經是大漢百姓能夠完全負擔得起的程度了。
“不錯!”
“李卿辛苦了!”
對於做事的人,劉諶從來不吝誇讚。
聽到劉諶的話,原本還在提心吊膽的李密頓時鬆了一口氣。
“只要陛下滿意就成!”
李密說道。
“滿意滿意,朕實在是太滿意了!”
“不過,桑皮紙和楮皮紙也一樣要造。”
“不光要造,還要造的越精美越好。”
“這種質量的紙,只適合給普通老百姓用。”
“那些豪族子弟當然要用桑皮紙和楮皮紙來配了。”
自己造紙可不光只是為了滿足老百姓的需求。
同樣也要滿足那些世家子弟的優越感。
這些價格低廉且質量極差的紙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