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2/3頁)

靜地呼吸……

一位老酋長,滿是皺紋的古銅色的臉上淚水縱橫——對生的歡欣如痴如醉的南國人,正因為此對死抱有絕望的哀傷——低聲說道:

“投琺(安息吧)!茨西塔拉。”

————————————————————

(1) 指外行人的療法。

光風霽月的中島敦小說世界

韓冰

日本文學史上有幾位彗星型作家,中島敦是其中之一。生於1909年,卒於1942年,享年三十三歲。

中島敦從中學時代開始文學創作,卻不事投稿,自甘寂寞。他登上文壇那一年,也就是去世那一年。

年初,經由友人推薦,短篇小說《山月記》發表於老牌文學雜誌《文學界》,受到矚目。如決堤之水一發不可收,同年相繼出版長篇小說《光風夢》與小說集《南島譚》,並寫下大量新作(遺作)。年底因宿疾哮喘去世。

甫一綻放,旋即消逝,如彗星只留身後光芒引人追想。

中島敦去世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事平息後,中村光夫等人整理遺作,編輯出版《中島敦全集》三卷,獲每日出版文化獎。《山月記》被收入中學語文課本,膾炙人口。

在為數眾多的鐵桿讀者中,至今還有人惋惜,“如果他能活到二戰後,又會寫出怎樣的作品呢?”

加藤週一曾說,與明治時代以前相比,大正時代以後作家的特點就是不再具備漢文學功底。這話對中島敦卻不適用。

他出生於漢學世家,祖父、叔祖、伯父均為名聞一方的漢學家,父親也在舊制中學擔任漢學教師。中島敦受伯父影響尤深,著有《斗南先生》追憶。

在這樣的家世薰陶下,他有意識地將日本文學傳統中的漢文水脈溶入現代日語,自然而不露痕跡,水乳交融之中獨具文章之美:格調高雅、琅琅上口。

中島敦熟讀中國古典,小說從中取材正如取自自家藥籠,不過所寫並非一般意義上的歷史小說。

他借司馬遷之口賦予“述而不作”新的解釋。“這是怎樣生機煥發的敘述方式!不具備超乎尋常的視覺性想象的人決不可能有這樣的敘述。”古典世界中巨大歷史衝突下的人物命運本身具有典型的故事性,而中島敦用“超乎尋常的視覺性想象”照亮了其中深藏的“存在”主題,使作品獲得現代特質。

例如《李陵》一篇,將李陵、司馬遷、蘇武三人的境涯遭際進行對峙交錯,拷問“我在”的主題。開篇即以近四分之一筆墨描寫李陵與匈奴的戰事,“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一場場抵死苦戰至於無奈受降的經過寫得驚心動魄。同樣,司馬遷受宮刑之辱、蘇武北海牧羊的古老故事也在重新聚焦下煥發出異樣的現實感,與千載之下的讀者呼吸相接。

在《山月記》中,他從李徵化身為虎、搖擺於人虎之間追問“存在”的危險邊界。對詩歌的執著,竟使詩人身淪異類。此種詭異情境,中島敦自己似乎也在內心偶有涉足。

在《狐憑》中,他進而上溯潛行至“文學”、“歷史”的發生源頭,刻畫在無文字社會中,“文學”、“文字”的初生是怎樣非同尋常、魅力四射而又危機四伏。

對於“文學”異物最感同身受的追歷,無疑就是《光·風·夢》了。這部小說曾被推舉為日本純文學最高獎項芥川獎的候選作品,由於與當時文壇主流大相徑庭,評委當中儘管川端康成極力保薦,最終在其他人反對下落選。

有趣的是,中島敦似乎早就在小說中,借主人公R.L.史蒂文森之口做出了回應。“瀏覽一遍郵船今天送到的雜誌上的評論,發現對我作品的批判大致來自兩種立場。也就是說:認為性格或心理小說至高無上的人們,以及喜歡極端寫實的人們。

最新小說: 一人:岐王李茂貞,千年歸來 網遊:開局2888億個屬性點 神秘復甦:此世之暗 王者:富婆寵溺這個射手太猛了! 網遊:一刀劈死神 網遊:神秘玩家 航海玫瑰 全民永夜:只有我能看到彈幕提示 網遊:我靠遊戲幣就能變強 九幽生死簿 海上求生,普通的我竟然成了強者 別人玩遊戲,我修仙 無職法師 網遊之止戈三國 海島求生,從每日情報開始 無限流:漂亮NPC只想完成任務 戶外見聞錄 星啟:餘生與你的宿命之旅 電競之巔峰榮耀 海賊王之冰霜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