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亂。倚相為保護典籍,囊所籍,攜子孫,舉家離楚,輾轉入魯,定居於肥邑都君莊。為使子孫不忘故土,遂以營丘之地為姓,曰丘。左丘明,姓丘名明,倚相之孫也,因其世代為左史,故得此號!”
山伯恍然大悟:“原來這左丘明是左史倚相的孫子!《左傳》一書可能是左丘明根據祖父遺留的資料寫成的,或者說祖孫二人合著該書,怪不得其著作放到了一起!”
轉念又一想,覺得有些不對!
“倚相做爺爺的,先死先來冥界,左丘明生得遲,死得晚,這爺倆怎麼湊一塊兒去了?”
再往下看,所幸書中還有說明:“倚相入冥,拜為‘左史侯’,遲滯yīn間,著書不輟,挽丘明於忘川,留此著書五十載,再三考究,乃成新作,名雖如故,文卻不同。”
就是說,左史倚相死了之後,被閻王封為“左史侯”,一直留在yīn間著書立說,等到孫子也來了,兩個人便合作寫了這些書,其中的內容跟陽間不太一樣。
“竟然有這種事!”
山伯一面驚奇,一面心癢:“人在陽世有百般避忌,寫書往往不敢直言,不知這爺孫倆到了yīn間,暢所yù言之下,寫的書會是什麼樣子?”
接著往下看:“孔子明王道,幹七十餘君,莫能用,故西觀周室,論史記舊聞,興於魯而治《chūn秋》,上記隱,下至京之獲麟,約其辭文,去其煩重,以制文法,王道備,人事浹。七十二徒口受其傳指,為有所刺譏褒諱挹損之文辭不可以書見也。左丘明懼弟子之人人異端,各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chūn秋》。”
山伯心道:“這是交代《左傳》的來源,孔子逝世後,左丘明為使夫子所著《chūn秋》流傳後世,又不致其諸多弟子各按其意歪曲本意,遂作傳以釋經。唉,這說法跟陽世沒什麼不同嘛!”
他將書放回去,又從下面一排取了一本。
展開看時,只見裡面寫著:“孔丘既逝,初至冥界,閻君不敢留。玉帝相召,升至天界,居宣尼宮。”
山伯驚訝不已:“好!終於找到有價值的東西了!孔老夫子最終還是昇天了!他住在宣尼宮,也不知這宣尼宮在什麼地方?”
再往下看,卻沒有絲毫記載,大概因為左丘明自己沒去過天界,所以也無從描述。
山伯一個勁的往後翻,想找點類似的奇蹟。
“孟子呢?至聖文宣先師,他住在哪裡?怎麼沒他的記載?”
找了一陣沒找到,他忽然醒過神來!
“孟子比左丘明生得晚!左丘明是孔子的好友,跟夫子是同一時代的人,怎麼會記載後輩的事呢?”
又翻了一陣子,他忽然看到一行字:“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訓典,以敘百物,以朝夕獻善敗於寡君,使寡君無忘先王之業;又能上下說於鬼神,順道其yù惡,使神無有怨痛於楚國……”
“哇,這倚相能‘上下悅於鬼神’,原來他才是真正的高手!左丘明寫書的功夫雖然厲害,修為方面還是不如他爺爺!”
“哎,我山伯來這兒幹啥的?還不是為了尋找修仙之法嘛!這些史書有空時再讀不遲,我先找關鍵所在,看看倚相的著書中有沒有三墳五典的描述!”
想到這裡,他連忙移動腳步,來到左首書架旁。
書架上下三排,只有上面有寥寥幾本《楚史》,下面兩排都空著!
空處各有說明:“《三墳名考》,《五典初探》,《八索細說》,《九丘源流》,恐洩天機,閻君收去!”
山伯傻了眼!
他心裡那個苦啊!
“我最想找的就是這幾本書!誰知卻給閻王拿去了!說是怕洩露天機!他這麼一收走,還能拿回來嗎?真是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