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真是後生可畏啊。”
這一番誇讚,看似隨意,實則飽含深意,一來是認可張安功績,二來也是暗示自家知曉其不凡能耐,為之後 “託付女兒” 一事增添砝碼。
廳中氣氛,因這一來一往的對話,悄然有了轉變,少了幾分劍拔弩張,多了些許平和與微妙的期許,只待蔡邕如何進一步拿捏話頭,挑明那藏於心底的盤算。
張安聽聞蔡邕這般誇讚,臉上謙遜之色更濃,趕忙擺手說道:“蔡大家當面,小子豈敢妄稱大人,您乃當世大儒,學富五車、德高望重,於經史子集、音律書畫諸般領域皆有精深造詣,我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在青州做了些分內之事,實在擔不起這般讚譽。”
蔡邕捋了捋鬍鬚,微微點頭,目光依舊溫和地看著張安,又接著問道:“既如此,那可有表字?” 這一問,看似尋常寒暄,實則暗藏機鋒,蔡邕有心藉此多瞭解張安身世,也好拿捏幾分這年輕人的品性為人。
張安神色微微一黯,抱拳回應道:“說來慚愧,自幼時起,父親便將我託付給在深山中修行的師父悉心照料。”
“那山中歲月,我一心隨師父修習奇術,鑽研各類典籍功法,於塵世諸多規矩禮儀,知曉甚少。待學成一身本事下山之際,父親已然病重,臨終前只是匆匆囑託後事,未來得及為我取表字,故而不曾有字。”
言罷,張安眼中似有遺憾與追思之色閃過,往昔那段山中修行歲月、父親臨終託孤之景,仿若電影畫面般在腦海中一一浮現。
蔡邕聽了,不禁面露動容之色,嘆道:“世事無常,造化弄人吶,令尊此舉,想必也是望你能學得真才實學,有所建樹,可憐天下父母心。”
語氣中滿是感慨與惋惜,心裡卻琢磨著,如此身世經歷,倒讓這年輕人多了幾分質樸與神秘,愈發覺得他與自家女兒是天賜良緣,若能促成,不失為一段佳話。
蔡邕目光誠摯,滿含期待地看著張安,緩聲說道:“若不嫌棄,老夫厚顏為將軍賜字可好?” 廳中眾人聞言,皆是一愣,旋即明白過來蔡邕此舉怕是大有深意。
張安先是一怔,隨即臉上湧起驚喜與感激之色,連忙抱拳躬身,行了個大禮,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
“蔡大家肯賜字,那是張某的榮幸,求之不得,豈敢有嫌棄之理,張某在此謝過蔡大人!”
在這時代,大儒賜字可是極為莊重且榮耀之事,一則彰顯被賜字者得長者賞識青睞,二則此後行走於世,表字相伴,也算添了幾分底蘊與體面,何況眼前這位還是名滿天下的蔡邕。
蔡邕見張安欣然應允,面露欣慰笑容,手撫長鬚,略作思忖後說道:
“將軍今日於洛陽城,乘蛟龍、布甘霖,救百姓、挽危局,真乃人中龍鳳、有凌雲之志,行事又果敢俠義,老夫便為你取字‘御霄’,望你往後能如駕馭九霄之龍,於這亂世之中,扶大廈之傾,解萬民之困,建功立業,名震四方。” 言罷,目光炯炯地看著張安,似要將滿心期許皆注入這二字之中。
張安聽得心潮澎湃,再度抱拳施禮,高聲回道:“承蒙蔡大人賜字,從今往後,張安定當銘記大人教誨與期許,以‘御霄’之名,砥礪前行,不負所望!”
此刻,廳中氣氛因這賜字之舉,全然沒了先前的緊張與尷尬,反倒透著幾分熱絡與鄭重,彷彿一條無形紐帶,悄然將張安與蔡邕乃至蔡家牽連得愈發緊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