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老爹,老媽已經坐席,還給他們留了位置,李紅兵把筆丟給李春生。
坐在席上,李紅兵發現傻娃並沒有跟過來,而是獨自走到靈棚外蹲著,老爹看到眉毛一皺,喊道。
“傻娃,過來吃飯。”
傻娃搖搖頭,從靈棚裡搬了一把凳子擺在面前。
“我…”老爹有些氣惱,剛起身卻被兒子拉住。
李紅兵搖搖頭。
“老爹,不用管他,你不懂。”
還有老子不懂的?
老爹氣笑,突然想起什麼,表情驟變,嘆口氣坐回椅子。
此時。
一位幫廚端著方盤走到傻娃面前,不用喊就從木方盤裡撤下幾盤菜,放在凳子上面,放不下就直接放地上。
傻娃也不嫌棄,起身走到裝飯木桶旁,拿起一個洗菜的盆子,盛了大半盆米飯,回到凳子旁把菜的全都倒進盆子裡,
埋頭狼吞虎嚥吃起來。
林區坐席習俗,有壽席食九,婚宴食八,喪飯食七的說法。
壽席食九是指席菜要有九個菜,其中“九”與“久”同音,寓意為長長久久,是長壽的象徵。
另一方面“十”與“死”諧音,所以人們會有所忌諱,認為不吉利,而且做整壽要提前一年舉辦,有“八九不離十”之說,也是取“不離世”的諧音。
婚宴食八,自古以來,人們都偏愛“雙數”,特別是八這個數字,是因為八代表“發”,特別吉利。
大多婚宴都會選擇八冷八熱,十六道菜,對於新人來說寓意為“早日發家”,對於來的賓客而言,則寓意為“婚宴吃八,家家都發”。
喪飯品七,是說人一生從出生的呱呱落地,到後來壽終正寢,一直是人們所期盼的,先人的逝去,後人也會舉辦喪葬酒席,而這句話中的“品七”,是指七道冷盤。
而話中的“七”代表著“去”,因此主家的心情是比較悲傷的,所以一般菜式也不會很豐盛,客人對此也會表示理解。而“品”的是情懷,“品”的是回憶。
李紅兵這桌很快上菜了,七個冷盤。
涼拌豆芽,涼拌豆腐,炸油果,這些是冷盤也就罷了。
紅燒雞塊,梅菜扣肉,炸魚塊,蘿蔔燉羊肉,這些菜雖然不是涼的,可也比涼稍微溫一點,吃的油湖嘴。
本來晚上氣溫就低,面對這些溫不拉幾的葷菜,老爹,老媽,李紅兵實在難以下口,快子直往冷盤上夾。
倒是隔壁席吃起來挺歡實,推杯換盞,葷菜都光碟了,冷盤沒人碰。
老爹放下快子,品七品完,年紀大了熬不住夜,到點就犯困。
“三兒,你把家拆了,晚上我跟你媽住哪?”
“早安排好了,你二老去醫務室睡,我讓山杏把床都鋪好了,讓瞎子陪你們過去。”
李紅兵也跟著放下快子,掏出鑰匙放在桌上。
吳國華搬出醫務室後,那間偏房就空了下來,知道二老要回來弔孝,就提前把房間重新收拾乾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醫務室?你爺坐診的那個地方?不用帶路,我知道在哪,現在村裡有路燈,正好跟你媽散散步消食,你就在這再坐會,有啥幫忙的幫一把。”
拿起桌上鑰匙,老爹和老媽起身起席。
瞎子也吃完獨自離開,老宅那邊不能少人,特別是後院裡種了不少珍惜藥材。
見國慶爺要走,知客馬上通知德發,一家人連忙出來送客,一直送到巷子口才返回。
李紅兵也跟著起席,走到靈棚角落,這裡生了一個火盆,吃完飯的村民年紀大的熬不了夜,早早回去休息,剩下就是村裡中堅,圍在火盆,一邊聽吹拉班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