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濤給方雲安排過來的,基本都不是急診手術,而是如同切坨、拔甲這樣的門診手術。
急診手術雖然偶爾也有,但急診手術不能定時去做,而是遇到了,正好在下午,才有的做。
所以啊,方雲看了一下今天門診手術室的三個病人,嗯,還是差不多。
兩個囊腫,一個神經鞘瘤。
還有一個是脂肪囊腫,彩超看了腫物所在層面,只是在脂肪層。
所以,在輪到這個病人的時候,消毒鋪巾完後,方雲就看了一眼林鑫。
林鑫默默地戴上了手套,想了一下後,也是不怎麼猶豫地接過了手術刀。
方雲見狀,就指點著說:“這個患者的面板層應該不厚,你要控制一下切開的厚度,最好保持到4深度以內。”
“門診手術室,沒有電刀來止血的……”
林鑫默默地點頭後,開始做著區域性麻醉的穿刺與患者的溝通操作。
非常標準的皮丘進針方式,然後逐層進針、回抽無血、推區域性麻醉藥物……
一臺手術下來,方雲對林鑫的一些基本功,是瞭然於心。
中規中矩的一個住院醫師水平,切開術和清創術,大概在1級60以上,接近2級的水平。
止血術和穿刺術都頗為稚嫩。
但已經是相對不易了,現在的林鑫,其實還不是一個住院醫師。
但即便只是切了一個脂肪瘤這樣的小手術完成,林鑫在三臺手術結束後,出門診手術室時,儼然有一種小大人的氣質。
彷彿是一個小孩子,剛剛才做了大人才能做的事情,有一種細小的高調感。
林鑫只是一個實習生,在醫生的道路上,儼然就是一個小孩。
但這會兒,就是一個有點臭美的大小孩樣。
方雲肯定是有點懂林鑫的感覺的:“做手術的感覺怎麼樣?”
林鑫轉過自己的橢頭,偷偷一笑:“有點緊張,覺得自己啥也不會,但好像又會一點,還有一種成長和成就感。”
“方老師,我要再去練功房。”林鑫這會兒鬥志滿滿。
真正給病人上手了操作之後的年輕人,才知道自己有多菜,如果沒有老師在旁,給你一個病人,你都很難完整地處理完程式。
更別提多好。
能夠意識到自己很菜,然後去學習去提升自己,這就屬於是有‘慧根’的。
“去吧。”方雲雖然自己也是在成長的路上,可仍然比林鑫要走得遠得多,也更能知道年輕人的不易。
但林鑫的機會還很好,他還有碩士、博士等很多階段來完成前期積累。
自己也是如此。
三十歲,年紀其實也不大點。
時間繼續往後推移,方雲也就習慣瞭如今的節奏。
因為方雲發現,在教學醫院裡,即便是安陸明教授,仍然處於不斷學習的階段。
只是安陸明教授與他不同的是,他是教學一體。
他的教學,含了對別人的教,自己的學習。
安陸明教授的會議很多,會診手術也很多,幾乎每個週末,都會有外出的機會,他只能挑選著婉拒。
然而,安陸明教授也是帶著方雲出去過一次,那是在湘省湘南大學附屬醫院的創傷外科,舉辦的一個組內相對小型的學術交流會議上。
是湘南大學附屬醫院的教授,邀請了華中地區,比較知名的教授們,在一起做的一個專項的截骨矯形的探討學習班。
這個會議中,方雲自然只是個小卡拉米。
沒有陳勝武,也沒有胡俊,甚至就連創傷外科以外,手外科的成員都沒有,屬於是非常小的圈子。
交流的內容也很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