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 (第3/5頁)

誅:討伐。

【譯文】

考察周武王吉祥的徵兆超不過漢高祖。武王有白魚、赤烏鴉的吉兆,高祖有斬斷大蛇,老婦人在路上哭訴(赤帝兒子殺白帝兒子)的吉兆。武王有八百諸侯的幫助,高祖有天下義兵的支援。武王的骨相,僅僅是眼睛的位置高而已;高祖的骨相,眉骨突出,高高的鼻樑,紫色的頸子,漂亮的鬍子和髯須,身上還有七十二顆黑痣。高祖幾次躲著呂后到沼澤裡去,呂后總是看見天上有彩雲,瑞氣的出現,就沒有聽說武王有這樣的情況。高祖骨相比“望陽”多,吉兆比白魚、赤烏明顯,天下義兵一起來會集輔助漢軍,這種輔助比八百諸侯強得多。武王懲罰商紂,高祖襲擊秦朝。秦二世的罪惡,比紂王厲害,天下背叛秦的,應該比背叛殷的多。考察高祖討伐秦朝,又回頭來打敗項羽,戰場上流滿鮮血,橫屍以萬計,軍隊散失士兵傷亡慘重,自己多次幾乎死掉,然後才得到天下,可見作戰艱苦,討伐叛亂激烈。可是卻偏偏要說周武王連兵器上都沒有沾血就取得勝利,這不是事實。說他很輕易地打敗紂,是可能的;要說是“兵不血刃”,就過份誇大了。

【原文】

25·6案周取殷之時,太公《陰謀》之書(1),食小兒丹(2),教雲“亡殷”(3)。兵到牧野,晨舉脂燭(4)。察《武成》之篇(5),牧野之戰,血流浮杵(6),赤地千里(7)。由此言之,周之取殷,與漢秦一實也。而云取殷易,兵不血刃,美武王之德,增益其實也。

【註釋】

(1)《陰謀》:書名,呂尚著,今已散失。據《漢書·道家》:“《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謀》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其中《謀》即《陰謀》。

(2)食(s@飼):通“飼”。

(3)亡殷:疑“殷亡”之誤倒。本書《恢國篇》有“教言殷亡”,“及言殷亡”句,可證。

(4)晨:指天快亮還未亮時。

(5)《武成》:古文《尚書》中的一篇,王充時尚存,今已佚失。

(6)杵(ch(楚):古代舂(ch#ng充)米用的粗木棒。

(7)赤:紅。這裡是染紅的意思。以上三句,可參見古文《尚書·武成》。

【譯文】

考察周攻取殷的時候,姜太公《陰謀》上記載,給小孩硃砂吃,教他們去說“殷朝要滅亡了”。武王的軍隊開到牧野,天還沒有亮就舉著有油脂的火把開始進攻。察看《尚書·武成》,牧野之戰,血流成河能把杵漂起來,染紅了千里大地。由此說來,周攻取殷,跟漢滅秦是同樣的情況。卻說周攻取殷很容易,連兵器的鋒刃上都沒沾血,這是在美化周武王的道德,故意過分誇大事實。

【原文】

25·7凡天下之事,不可增損,考察前後,效驗自列(1),自列,則是非之實有所定矣。世稱紂力能索鐵伸鉤,又稱武王伐之,兵不血刃。夫以索鐵伸鉤之力當人,則是孟賁、夏育之匹也(2);以不血刃之德取人,是則三皇、五帝之屬也(3)。以索鐵之力,不宜受服:以不血刃之德,不宜頓兵(4)。今稱紂力,則武王德貶;譽武王,則紂力少。索鐵,不血刃,不得兩立;殷周之稱,不得二全。不得二全,則必一非。

【註釋】

(1)列:陳列。這裡是表現的意思。

(2)孟賁(b5n奔):參見2·4注(15)。夏育:周代衛國的勇士。傳說能力舉千鉤,生拔牛尾。

(3)是則:疑“則是”之誤倒。與上文“則是孟賁、夏育之匹也”,句法相同,可一證。遞修本作“則是”,可二證。儒家認為三皇、五帝是以仁而不是以力取天下的聖人。

(4)頓:通“鈍”。頓兵:兵器被用鈍了

最新小說: 全民航海:開局獲得海神權杖! 王者:邊路第一惡霸,震驚全網 三萬毫米殲星炮,這片廢土我來罩 化身NPC:我與玩家和平共處 籃壇第一外掛 我一體校生:成為拳王很合理吧 不是御獸師咋了?我有一國御獸 魔法書成真:開始夢域副本 眉山蘇氏,蘇允最賢 超能進化:我的兵種有點貴 龍族:路明非的逆反劇本 末日遊戲的違規者 我把NPC拐跑後遊戲崩了 捱打永久加生命,開局即無敵 強制遊戲 從EVA開始的穿越之旅 NBA帶著西蒙斯踏上籃球之巔 網遊:女孩子也能成為大佬 國乓!讓我成為我的榮耀!! 光與暗的交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