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通而能見其足有三乎(12)?此已非實。且聽儒者之言,蟲物非一(13),日中何為有烏,月中何為有兔、蟾蜍?
【註釋】
(1)蟾蜍(chán chú纏除):一種兩棲動物。通稱癩蛤蟆或疥蛤蟆。引文參見《淮南子·精神訓》。
(2)日:從上文“夫月者”而下都在說月,不涉及“日”,故疑“日”是衍文。本書《偶會篇》、《順鼓篇》都作“月毀於天”,可證。毀:壞。這裡指月缺。
(3)汨:遞修本作“泊”,可從。泊:通“薄”,少。
(4)審:明白,清楚。
(5)既:盡,完全。
(6)晦:陰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7)膂(lǚ旅):脊樑骨。
(8)本句語意不完整,疑“日”下因形近漏抄一“日”字。後文有“仰察一日,目猶眩耀”,語意正同,可證。
(9)審:確實,究竟。
(10)通:通“庸”,難道。而:通“能”。
(11)審:如果。
(12)能:上“而”字通“能”,兩字意義重複,故疑“能”是“而”的旁註誤入正文。上文“通而見其中有物名曰烏乎”,可證。
(13)蟲物:泛指動物。
【譯文】
儒者說:“太陽裡有三隻腳的烏鴉,月亮裡有兔子和癩蛤蟆。”其實,太陽是天上的火,它與地上的火沒有什麼兩樣。地上的火中沒有有生命的東西,天上的火中為什麼有烏鴉呢?火中不存在有生命的東西,有生命的東西進到火裡,會被燒焦而死,烏鴉怎麼能生存呢?月亮是水。水裡存在有生命的東西,但不是兔子和癩蛤蟆。兔子和癩蛤蟆長期在水裡,沒有不死的。月亮在天上殘缺,螺蚌在深水潭裡消減,因為它們同屬一種氣,這是很明白的。月中的所謂兔子和癩蛤蟆,難道與螺蚌相反不同氣嗎?還要問問儒者:烏鴉、兔子、癩蛤蟆是死的呢,還是活的呢?如果是死的,長期在太陽與月亮裡,要麼燒焦了,要麼腐朽了;如果是活的,日蝕的時候太陽會完全看不見,月亮在每月末經常會消失,那麼烏鴉、兔子、癩蛤蟆又都在什麼地方呢?其實,烏鴉、兔子、癩蛤蟆,是日月的氣,就像人肚子裡的五臟、萬物的心和脊樑骨一樣是看不見的。月亮還可以看清,人看太陽眼睛沒有不眼花繚亂的,既然不能知道太陽究竟是什麼氣,又豈能看見它裡面有東西名叫烏鴉呢?如果不能看清太陽中烏鴉的形狀,又豈能看清烏鴉有三隻腳呢?這已清楚不是事實了。姑且聽從儒者的說法,動物不止一種,那麼太陽中為什麼只有烏鴉,月亮中為什麼只有兔子和癩蛤蟆呢?
【原文】
32·18儒者謂:“日蝕,月蝕也(1)。”彼見日蝕常於晦朔,晦朔月與日合,故得蝕之。夫春秋之時,日蝕多矣(2)。經曰(3):“某月朔,日有蝕之。”日有蝕之者,未必月也。知月蝕之,何諱不言月?說(4):“日蝕之變,陽弱陰強也。”人物在世,氣力勁強,乃能乘凌(5)。案月晦光既,朔則如盡,微弱甚矣,安得勝日?夫日之蝕,月蝕也(6)。日蝕謂月蝕之,月誰蝕之者?無蝕月也,月自損也。以月論日,亦如日蝕(7),光自損也。大率四十一二月,日一食;百八十日,月一蝕。蝕之皆有時,非時為變,及其為變,氣自然也。日時晦朔,月復為之乎?夫日當實滿,以虧為變,必謂有蝕之者,山崩地動,蝕者誰也?
【註釋】
(1)本句語意不完整,疑“蝕”下奪一“之”字。下文有“故得蝕之”,“知月蝕之”,可證。
(2)日蝕多矣:據記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中,發生過日食三十七次。
(3)經:指《春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