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麼做,你就要跟嬤嬤分開了,可是舒伯和嬤嬤在京城住了這麼多年,年紀又大了,搬到外地去,未必習慣得了。再說我們還要趕路呢,怎好讓他們二老辛苦?若是他們實在想你,等我們在康南安頓好了,局勢也穩定下來,再接他們過去也是一樣的。”
柳東行笑說:“這有什麼?嬤嬤就是嘴碎,照你的意思辦吧,過兩年也用不著接他們去康南了,若是想家,就叫他們回恆安去,那裡才是老家,熟人也多。我在恆安也有一份族田,有可靠的老家人幫我照管,我也放心些。嬤嬤那邊我去說,你就別管了。”他找了舒嬤嬤一回,後者果然沒再對人哭訴過這件事,反而天天笑臉迎人,好象遇到什麼好事似的。
出發的日子漸漸近了,一日,文賢與葛氏忽然過來了。柳東行請了文賢到外書房安坐,文怡便把葛氏領到了上房。
葛氏先是謝過了她之前收留文慧以及將蔣氏送走之事,文怡擺手道:“不過是舉手之勞罷了,倒是大哥大嫂在家裡可曾受委屈?大伯母走了,大伯祖母與大伯父一定很生氣吧?”
葛氏嘆了口氣,搖頭道:“生氣是必然的,但人都走了,他們又能怎麼辦呢?相公與我不過就是挨幾句罵。長輩們也不敢鬧大,對外只說是婆婆陪六妹妹回老家去了,不然實情傳出去了,顧家臉上也無光。還好七弟一直住在李家,家裡人不敢得罪李大人,只能由得他去,不然七弟一定要受苦的。”
文怡心裡明白,文賢已經是官了,葛氏又出身書香名門,長房的長輩們頂多只能罵罵他們,卻不能下手打,相比之下,文安更危險,而現在他躲開了,這危險又小了。她又問:“如今家務是誰在領著?還是二伯母麼?兩門親事都沒說成,那大伯祖母和二伯父……”
葛氏苦笑:“太婆婆幾乎氣暈過去,還要公公派人去追呢。婆婆不在,什麼好親事都說不成,二嬸又沒有誥命在身,除了管家,什麼忙也幫不上,即便去了那種場合,人家知道二叔的名聲,也不想搭理她。至於我,上頭還有婆婆,頂多就是出門交際一二,真要決定什麼大事,卻是不管用的。饒是如此,相公也囑咐我了,等我們從這裡回去,我就要生病了。”
文怡無奈:“已經到這個地步了麼?”
葛氏搖搖頭:“相公不想我出門交際,更不想我天天到太婆婆面前立規矩受氣。既如此,倒不如生病省事。我已經給家裡人送了信,等我‘病’了,他們會時不時派人來看我,那樣會輕鬆些。”頓了頓,她看向文怡:“九妹妹和九妹夫快要走了吧?家裡人最近在猶豫,不知該不該趕在你們離開前再過來幾次,大概是想打聽什麼訊息。婆婆走的那天,柳姑老爺過來了,跟公公說了半天話,應該不是什麼好訊息,自打那天以後,公公就整天愁眉苦臉的,去跟太婆婆商量,太婆婆總是把人罵出來,公公就繼續自個兒犯愁。”
文怡想起了柳東行忽悠柳二叔的話,不知怎的生出幾分心慮:“大嫂子可知道我們家二叔跟大伯父都說了些什麼?”
葛氏搖搖頭:“詳情我不清楚,問你大哥,他也不跟我說,不過我猜想,可能是跟柳姑老爺辭官的事有關聯。不過柳姑老爺也就是來了那一回,太婆婆自那天以後,也是提起他就罵呢……”她壓低了聲音,“……說他是個禍害,只會連累親友。相公要勸,她就連相公也罵了,倒是對二叔越發看重。聽太婆婆屋裡的如意姑娘說,她老人家悄悄兒給過二叔幾回銀子了,也不知道是做什麼的。”
文怡皺了眉頭。
葛氏沒再說下去,只是揀些家常話說了一會兒,丫頭來報說文賢要走了,她便向文怡告辭。送完客後,柳東行回到後院,文怡便問他:“二叔是不是跟我大伯父說什麼話了?難不成是叫大伯父跟著他一塊兒辭官?”
柳東行冷笑一聲:“你家二伯父得罪他了,以我二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