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馮承乾的規劃,在一九零四年到一九零八年間,帝國將以每年兩艘的速度建造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在一九一零年把主力艦的數量增加到二十艘,其中包括十六艘戰列艦與四艘戰列巡洋艦。此外,還將對“腓特烈大帝”號、“威廉大帝”號、“威廉皇儲”號、“卡爾親王”與“奧古斯塔皇后”號進行第一次現代化改裝,安裝小管鍋爐與蒸汽輪機,把效能提升到新式戰艦的水準。
如果說在此之前的兩個五年規劃還是遮遮掩掩,那麼帝國海軍的第三個五年造艦規劃就是大張旗鼓了。說得更直接一點,這份規劃等於吹響了海軍造艦競賽的號角,正式向英國下達戰書。
馮承乾沒再回避,也沒再考慮低調行事。
再說了,在德皇心意已決的情況下,就算馮承乾反對,也不會有多大的做用。以馮承乾的身份,以及在過去十多年裡做的事情,他也沒有理由提出反對意見,因為他本人就是最積極的海軍支持者。
歐洲局勢發展到這一步,一場全面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只是,這場席捲整個歐洲、甚至波及到全世界的戰爭中的幾個主角,還需要一些時間完成大戰前的準備工作。
第四十九章 戰略儲備
馮承乾再次著手製訂戰艦的建造規劃時,條件比兩年前好了許多。比如,透過從英國購買技術,帝國已經能夠製造“帕森斯”蒸汽輪機,布萊梅的一家機械廠還獨立研製出了大型蒸汽輪機。
可以說,在帝國經費的支援下,與海軍有關的很多技術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只是,馮承乾也遇到了一個更加艱難的選擇。
在蒸汽輪機變得成熟的時候,帝國企業也開發出了燃油鍋爐,而且在各項效能上都超過了傳統的燃煤鍋爐。
問題就是,選擇燃油鍋爐,還是選擇燃煤鍋爐?
僅從效能上講,肯定應該選擇燃油鍋爐,因為在搭載相同的燃料時,燃油鍋爐能夠為戰艦提供更大的續航力,在維護、保養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優勢,且燃油鍋爐的重量功率比超過了燃煤鍋爐。
只是,不能僅僅考慮效能。
對帝國海軍來說,煤炭不是問題,帝國有足夠多的煤礦,卻沒有足夠多的油田,甚至沒有一座大型油田。
由此導致的問題就是,在戰爭時期,燃油供應肯定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正是如此,絕大部分工程師,以及海軍將領都認為應該選擇燃煤鍋爐,不然在戰爭時期帝國海軍的戰艦將因為沒有燃油成為擺設。當時,連身在遠東的提爾皮茨都寫信回來,建議馮承乾採用燃煤鍋爐。
必須承認,提爾皮茨等人的顧慮非常有道理。
雖然帝國海軍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在短期之內、乃至在十年到二十年之內,都不可能超過英國皇家海軍。更重要的是,隨著帝國海軍發展壯大,帝國與英國的關係必然轉為敵對。戰爭爆發之後,只要英國成為帝國的敵國,英國皇家海軍就會封鎖北海,帝國也就無法透過正常貿易獲得石油。
在歐洲大陸上,離帝國最近的油田在羅馬尼亞。
顯然,沒人指望帝國能夠在戰爭爆發後立即攻入羅馬尼亞,而且羅馬尼亞的石油產量也不是很大。
如此一來,只有採用燃煤鍋爐,才能確保艦隊在戰時的燃料供應。
問題是,燃煤鍋爐效能早已落後,而動力系統的效能直接決定了戰艦的效能,如果繼續採用燃煤鍋爐,帝國海軍的戰艦肯定無法超越英國的同類戰艦,也就得在重要效能指標上吃虧。
對於重質不重量的馮承乾來說,很難接受這樣的結果。
馮承乾堅持採用燃油鍋爐,就得解決燃油供應問題。
對此,馮承乾採取了兩條腿走路的策略,即同時做了兩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