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
這些千古流芳的人物都是山東人,能孕育出此等人物的地域,能是傻人混居之地嗎?
當然不可能。
既然山東人並不傻,那為什麼還要把暗喻“傻”意的“憨”字嫁接到他們頭上呢?這也就牽扯出了《現代漢語詞典》對於“憨”字的另一解釋:樸實、忠厚。
所以說山東人的智商不低,但是情商有點低,說山東人是中國非少數民族地區情商最低的人怕也不過分。
他們看誰不順眼就是不順眼,寧肯當面拳打腳踢以洩私憤,也不會背後捅刀子。顯然,相對於挨一頓拳腳受點小傷,後者可是要丟掉性命的。
他們說話直來直去,從不顧及對方的感受,不知道拐彎抹角。當然這不代表他們不會拐彎抹角,而是他們覺得沒有必要,因為自下生開始,身邊的人都是實話實說,開門見山,從不知道為什麼要繞彎子。
他們受孔孟儒家思想薰陶,在祖祖輩輩教導下嚴格遵守著“天地君親師”五級劃分,把“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視為行為準則,尤其對忠貞思想格外重視。
山東人的忠同樣與他處不同,帶著別樣的“憨”的意味。他們的忠心不計後果、不圖回報,完全是為了忠而忠,就像機器人無視資料指令是對還是錯的,都要矢志不渝的去執行。是一種文化洗腦過後的教條主義的忠誠。追求“君讓臣死,臣就應該去死!”
前半句與“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一致無二,後半句看起來相似,結局都是個死,但其中暗含的韻味卻截然不同。原句——“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中,說出“臣不得不死”者多少有些牽強和被逼迫的韻味。而“臣就應該去死”赴死的臣子覺得自己死的理所應當,是自願自裁的。由此可見死者憨忠的可以。
歷史上關乎山東人憨忠的例子可謂數不勝數,無論是隋末的王薄起義也好,北宋的宋江起義、清末的義和團運動也罷,每一次農民運動規模不可謂不龐大,但是每一次起義提出的口號大同小異,都是“清君側”。
也就是說這些起義非但不是為了推翻朝廷,相反的他們對皇帝忠心耿耿,認為朝廷的盤剝不是皇帝陛下的錯,而是朝堂上出了奸臣。
於是他們費心費力攻城略地,最後卻又匍匐到皇帝腳下。皇帝利用了他們的憨忠,在履行所謂的詔安過後,將他們們各個擊破。
277步人甲
正因為山東人那份憨忠的特製使得他們極易被人駕馭,所以歷代統治者對山東地區格外看重,衛戍部隊中總有一大批山東士卒。其中,正史上曹操便是借青州兵發的家。
時至明代靖難之變時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發動叛亂,南下南京攻打自己的親侄子明惠宗朱允炆,各城守軍皆望風而潰,唯獨在山東卡了殼。時任山東布政使、兵部尚書鐵鉉誓死捍衛皇權,引領山東百姓駐守濟南,在朱棣四面合圍缺衣少糧的情況下,矢志固守,守了三個多月。最終鐵鉉以詐降之計,將朱棣打敗。
朱棣退回北京深為恥辱,三年後再度南下,還是被卡在了山東。這一次,朱棣不敢再與山東軍民對峙,索性繞開山東,只留小部人馬纏住鐵鉉,自領大軍殺奔了南京。最終攻佔南京,朱棣自立為帝,改年號永樂。朱棣奪取帝位後,回兵北上覆攻山東。到達濟南,鐵鉉死守不肯投降,但終因寡不敵眾,城池陷落。
所以說,在山東百姓忠貞不渝的衛戍下,山東是大明王朝所有州郡中最後歸屬明成祖朱棣的轄域。且歸屬時,明惠帝朱允炆已是下落不知,朱棣執掌玉璽成了大明王朝真正的帝王。
這也是山東人憨忠的最佳見證。
到了21世紀,新中國七大軍區之中,濟南軍區是北京軍區以外,中原地帶唯一的大軍區,放手將京師南大門交給這樣一支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