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讓周邊小勢力無法直視的強悍光環,自帶不可招惹的關鍵屬性。
這種情況也不單單是目前的蘭芳所面對的,一直延續到六十年後,橫行全球的帶英在面對要不要開戰的選擇上,也是如此。
哪怕有了維多利亞女王的演講,帶英議會也只是以微弱多數的優勢透過了開戰的決議,還是有將近一半的人不贊同和帶清開戰。
而眼下,趙學寧覺得自己這邊真正支援自己和帶清開戰的人,恐怕還不到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都沒有。
不過這也是正常的。
別人不說,當初弘曆要和準噶爾汗國開戰的時候,清廷內部只有傅恆一個人支援他,也是大家齊齊反對,但是弘曆還是堅持打了這一戰,開啟了他十全老人的不歸路。
弘曆尚且可以堅持,我為什麼不能堅持?
趙學寧覺得自己再怎麼得不到支援,也有軍隊和財政系統支援他,哪怕繞開整個行政系統,他也能夠發起這場戰爭。
所以對於這一戰,他沒有任何的擔憂,必須要打!
於是趙學寧下令,開始把蘭芳的國家經濟模式從和平模式逐步向戰時模式切換。
未來,在開戰前期,肯定是需要蘭芳本土向大軍提供後勤物資的,就算初步佔據了三省之地,也需要蘭芳本土輸血助戰。
十幾萬大軍的規模如果全部上去,肯定需要蘭芳全國國民勒緊褲腰帶助戰,所有物資生產也要全面向軍隊傾斜,甚至有可能要推動戰時配給制度,眼下的和平生活模式也要告一段落了。
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未來,留給蘭芳和蘭芳國民的,必然是榮耀和輝煌,還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經濟模式的切換需要時間,民眾也需要一定時間的適應過程。
不過好就好在蘭芳立國五年來,或者說從蘭芳公司成立後期以來,就基本上沒有什麼安穩日子,完全就是一邊打一邊發展的模式。
蘭芳國民也並沒有正兒八經的享受過什麼和平,大家都是和蘭芳軍隊一起從戰時走過來的,每一次發起戰鬥,總需要一個地區的人進入戰時狀態,過著戰爭時期的生活。
他們需要給軍隊提供一定的運力支撐,需要將一部分生活物資讓渡給軍隊,一些服裝、食品廠所生產的東西也會優先供應給前線的軍隊,而國民們就要度過一段時間相對的貧乏物質生活。
當然,肚子是能吃飽的。
所以說對於戰爭和戰時模式,蘭芳國民們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還挺熟悉的,要說反感也談不上。
一來宣傳力量到位,不僅僅是軍人榮耀以及保家衛國的戰爭理念,大家夥兒也不是沒有在過去的那種地獄模式裡生活過。
過去一旦發生戰爭,對於平民絕對是一場災難,殖民政府和部落土著高層可不會那麼在意人命,說拉你上戰場就拉你上戰場,搞不好還讓你自備口糧,把不做人的傳統貫徹到底。
二來也不會為此發生什麼生存危機。
即使是戰時狀態,蘭芳政府也會保證國民的口糧供應完善,不會影響到基本的生存問題。
當然了,隨著戰時到來,為前線提供支撐的工廠難免需要連番加班加點的搞生產,甚至會取消假期,這一點還是讓一些渴望假期的國民感到困擾。
但不可否認的是,日子越過越好,福利也是越享受越無法割捨,且隨著識字率的提高和教育水平的增長,人群對於戰爭的耐受力是不斷提升的。
蘭芳宣傳部門的一個重要宣傳邏輯就是拿蘭芳的福利生活和周邊地區其他國家統治下的人們做對比,一對比,幸福感油然而生。
本來就很多,現在更多了
為了保護他們的優厚福利,為了保護他們這一日三餐、十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