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和每十天一次休息的美好生活不被打回從前,蘭芳國民是擁有拼上一切的覺悟的。
戰時模式算什麼?
必要的情況下,全民皆兵上戰場也不是不可能。
一定福利水平的生活和國族精神初步浸潤,已經讓蘭芳國民們、至少是華人國民們初步產生了國家認同感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
他們認同國家戰爭不是與他們沒有關係的事情,他們認同國家戰爭的勝負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絡。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漢字教育的推進,各大島嶼上被蘭芳實控、進入集體農莊生活的土著國民們也逐步產生了類似的情感,對蘭芳的認同和對當下生活的珍惜也同步出現。
整個蘭芳實控區五百多萬的國民,正在大跨步朝一個標準的文明國家文明社會前進。
而反觀帶清,就沒有類似的情況了。
正兒八經能被承認的國民或許只有那二百五十多萬的旗人群體,只有他們才是能夠享受經濟利益和一定政治權利的群體,算是國民,而其他的人在清帝看來,都不是什麼正經國民。
剩下的那兩億六千多萬國民,在傳統封建帝王眼裡,是一種混雜著奴隸、敵人、利用物件、生產資料和個人財產的複雜觀念。
真要說與國同休、為國而戰、為國而死,恐怕也只有這二百五十多萬旗人和那些被科舉制度籠絡的漢人精英才會稍稍認同,大部分國民是沒有這種觀念的。
而就算在旗人和漢人精英為主體的既得利益集團內,也不是每個人都正兒八經的擁護帶清的統治、願意為帶清的統治奉獻自己的一切。
因為利益分配的不均,旗人群體內部嚴格的等級制度,大家也會或多或少產生一些不滿,只要不能走到頂層,在旗人群體內也是備受歧視和壓迫。
所以,真要說為了帶清奉獻一切,那還真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這樣的人一定有,但是不算太多。
而可以確定的是,八旗漢軍正白旗旗人李質穎絕對不是這種人。
他是一個相較於國家來說更在乎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