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嗎?”
“漢王和項王合力攻打秦朝,約定先入關者為王。漢王率先進入咸陽,項王卻背信棄義將他趕到漢中。項王還冒天下之大不韙殺死義帝,漢王才不得不起兵弔民伐罪。” 酈食其口若懸河,列舉了項羽種種罪狀,說明天下人心歸向漢王,又道,“漢軍連戰連捷,如今佔據了敖倉的糧食,阻塞了成皋的險要,固守著白馬的渡口,斷絕了太行的通道,控制了蜚狐的隘口,楚軍節節潰退已呈敗象,漢王勝利在望,齊國何去何從,大王難道還不明白嗎?”
田勝聽得口服心服,當即決定與項王決裂,歸順漢王。為了表示誠意,還將防守歷城(即今山東濟南)的二十萬大軍招回,以示對漢軍不設防。然後終日同酈食其一起,縱情飲酒作樂,單等劉邦將來論功行賞。
淮陰侯韓信正陳兵齊國邊境,聽說廣野君單憑三寸不爛之舌就降伏了齊國,心裡很不是滋味。他的謀士蒯通察顏觀色,挑撥說:“將軍率十萬大軍浴血奮戰,征服了趙國,不過得到五十餘城,酈食其單憑兩片嘴皮子,就得到齊國七十餘城,相比之下不是顯得我們太無能了嗎?”
韓信好像害了牙疼似的一時說不出話來。蒯通繼續攛掇說:“漢王命你攻打齊國,雖然派了酈食其前去遊說,但也沒有詔命讓你個停止軍事行動呀?”
當時的形勢是楚漢實力相當,平分秋色,韓信統兵在外,所向披靡,他的動向則成了楚漢興亡的關鍵,助楚則楚興,歸漢則漢贏。蒯通一直暗中勸他自立門戶,三足鼎立。但韓信不敢背叛劉邦擁兵自雄,但他一心卻想打下齊國求封齊王,如今讓酈食其佔了先機,他還有什麼戲唱?所以蒯通的這番話很合他的脾味,漢王既然沒有明令停止進兵;我也索性裝聾作啞,依照原來的佈署行動。韓信大軍連夜渡過黃河,故佔了歷城,迅速逼近臨淄。
劉邦聽說酈食其遊說齊國成功,不戰而屈人之兵,心裡自然高興。但是他又覺得齊國毫髮未損,實力仍存,田勝為人又反覆無常,萬一到關鍵時刻又倒戈相向,那麻煩就大了,心裡一直很不踏實。現在又聞報韓信冒然進兵,武力攻佔齊國也許更加牢靠,所以他便採取了預設的態度,根本不打算去制止。至於酈食其的安危,他想也沒有想。
齊王很相信酈食其,真心歸順,根本沒有淮備打仗,門戶洞開。韓信大軍突然襲擊,長驅直入。他認為這是二人合謀陷害齊國,不禁惱羞成怒,命人在殿堂支了一口大鍋,爐火熊熊,滾水翻騰,當即把酈食其抓到面前,惡狠狠地威脅說:“你馬上通知韓信停止進攻,不然我就將你煮熟了餵狗!”
酈食其不明就裡,有苦難言,他深知韓信不會聽他的話,更估摸不透漢王是怎麼想的,事已至此,怕也無用,便挺起胸膛說:“成就大事的人不拘小節,德高望眾的人不怕責難,你敢把老子怎麼樣?”
他還心存僥倖,田勝在國破家亡之際不敢殺害漢王使者。但是他錯了,齊王勃然大怒,立命武士將酈食其投入大鍋中烹殺了。
韓信攻佔齊國後,如願被劉邦封為齊王,但也引起劉邦的猜忌,為他以後招來殺身之禍埋下了伏筆。
酈食其死後,家鄉人民為了懷念他,就將他的衣冠塚設在今杞縣西南高陽村的村旁,朝廷還在墓旁修建了酈生祠祭祀他。他的弟弟酈商屢立戰功,封為曲周侯,死後便埋在哥哥身旁。這兩座漢墓儲存完好,至今已有二千多年。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況壯士當群雄。”李白很仰慕起於草莽之中、窮困失意的酈食其,尚且能以雄辯之才創造如此的業績,而毛澤東卻嘲笑酈食其危身設謀的愚蠢,“狡兔死,走狗烹”,忠心耿耿,竭盡才智,為主子火中取粟,卻成了犧牲品。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
娘 娘 莊
開封北郊有個柳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