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五月初十,
開創大明王朝的,一代雄主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於南京應天皇宮,
五月十六,明太祖朱元璋被葬於南京孝陵。
五月十七,皇太孫朱允炆,繼皇帝位,大赦天下,以第二年為建文元年。
同年9月,第二代西平侯沐春,病逝于軍中後,
由於沐春無子,建文帝朱允炆便讓其弟沐晟,世襲西平侯,仍然出鎮雲南。
沐晟遂成為雲南沐氏第三代西平侯。
沐家雖然從沐英開始,沐春、沐晟父子兩代三人接力坐鎮雲南,
但當時雲南之地,並非沐家的一言堂。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年,九月,
為之制衡雲南之地沐家的權勢,
明太祖朱元璋讓其第十八子岷王朱楩,前往雲南正式就藩。
明初奉行的是“親王戍邊”的國策,
岷王手下同樣也有實力強大的雲南三護衛。
但是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後,形勢發生了變化,
由於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基本盤是代表江南大地主儒門文官集團的利益,
他必然會對洪武舊制,代表道門勢力的藩王,進行改革。
當時朝廷的主要目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
但是第三代西平侯沐晟,從沐家家族的利益出發,和建文皇帝朱允炆之間進行了一次心有靈犀的利益交換。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六月,
第三代西平侯沐晟,向朝廷上奏,稱岷王朱楩侵佔百姓農田,
建文帝朱允炆順杆而上,趁機將其廢為庶人,徙居漳州。
一個月後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造反,作為投桃報李,
沐晟調動了大量雲南方面心繫朝廷的軍官支援朝廷平亂,但其控制下的30萬沐家軍,卻並沒有大規模的調動。
雙方只是互相利用而已。
靖難之役時,沐晟更是趁機清除了朝廷安插在沐家軍之中的軍官,徹底掌控了30萬西南邊軍和整個雲南之地。
而建文帝朱允炆在獲悉燕王朱棣起兵之後,
也確實是在沐晟提供的大量雲南方面軍官的支援下,
僅僅只花了十幾天的時間便組織起了一支三十萬人的平亂大軍。
而後,雲南籍的戰將們也確實是在靖難之戰中表現不俗,
尤其是下面幾位大將,
其一,雲南籍大將甯忠,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八月十二,
三十萬平亂大軍,在大明開國元勳、長興侯耿炳文的帶領下,
緩緩北上抵達真定,並分兵於河間、鄚州、雄縣,為犄角之勢。
八月十五日,燕軍趁中秋夜敵軍不備,偷襲雄縣;
成功後又利用伏擊擊敗了鄚州的援兵,遂攻克鄚州,收編剩餘的1萬殘兵,
此戰耿炳文部將張保投降,並告知燕王朱棣,耿炳文的部隊分駐滹沱河兩岸,
於是朱棣派張保回去告訴耿炳文“雄縣、鄚州大敗,燕兵將至”,以打擊其士氣,從而使耿炳文合兵一處,便於一舉擊潰。
耿炳文果然中計,將北岸的兵馬調過了河,大兵盡數集中於滹沱河南岸。
八月二十四日,燕軍到達無極縣。
從樵夫和南軍被俘士兵處得知敵情,
於是燕軍果斷髮起決戰。
燕王朱棣更是親自率軍奔襲真定,
此戰耿炳文戰死,大批高階武將被俘。
在此特別說明一下,
當時三十萬平亂大軍的副總指揮右副將軍甯忠,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