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右軍都督府左都督甯正的兒子,
甯忠,正是沐晟支援給建業帝朱允炆的雲南籍的戰將!
其父甯正,在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的時候出任雲南都指揮使。
和西平侯沐英一起出生入死,先後討平百夷叛將刀思郎以及東川、越州等地蠻夷。
在沐英去世,沐春尚未赴任的空窗期,負責代為鎮守雲南的正是甯正。
甯正和沐英是一起扛過槍的兄弟,
他的兒子甯忠和沐英的兒子沐春、沐晟關係會差嘛,
可見,靖難之戰初期之時,沐晟確實是出了大力。
其二,是雲南籍戰將瞿能。
當長興侯戰死之後,建文帝朱允炆派曹國公李景隆緊急北上接替軍權。
在第一次圍攻北平失敗後,李景隆於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再次北上,
與燕王大軍在白溝河一帶展開決戰。
燕王朱棣雖然在白溝河之戰中憑藉著一股天降妖風,反敗為勝擊潰了官軍,但其中的過程極為曲折。
根據史書的記載,朱棣本人甚至都差一點被建文朝方面的大將瞿能斬殺。
而瞿能,正是又是一位帶有強烈雲南烙印的將領。
瞿能是鳳陽衛指揮使、賜大都督府僉事致仕瞿通的兒子,
瞿通則是最早一批投在朱元璋麾下的元老。
瞿能原來一直在四川都司任職,還曾經跟隨涼國公藍玉平定了月魯帖木兒之亂。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瞿能以中軍都督僉事的身份署掌雲南都司事。
在此後的幾年中,瞿能和沐春一起東征西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因此在耿炳文戰死,甯忠被俘的情況下,
沐晟毅然派出自己大哥左膀右臂之一的瞿能千里赴援。
可惜瞿能運氣不佳,最終被朱棣之子朱高煦所殺,壯烈殉國。
《明史》記載:“白溝河之戰,成祖幾為瞿能所及,高煦率精騎數千,直前決戰,斬能父子於陣。”
其三,雲南籍戰將徐凱。
李景隆戰敗後被建文帝朱允炆解職,改由平燕將軍、歷城侯盛庸為主帥。
當時朱棣新敗於濟南,官軍士氣正盛。
盛庸駐軍德州,大將平安駐軍定州,徐凱駐軍滄州。
為了破掉這個口袋陣,朱棣在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十月
以出兵遼東為幌子,對徐凱駐守的滄州發動了一次突然襲擊。
《明太宗實錄》記載:“丙辰,移師還通州,循河而南。眾鹹疑曰:‘今徵遼東而南行,何也?’上紿之曰:‘夜來有白氣二道,自東北指西南。《佔書》雲執本者勝。今行師利南,不利於東。天象顯示,不可違也。’”
當時徐凱正在組織兵力搶修城牆,
當燕軍騎兵以一日一夜急行軍三百里的方式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建文朝軍隊毫無懸念地敗下陣來。
雲南籍戰將徐凱被俘!
其四,雲南籍戰將孫霖!
燕軍攻破滄州之後繳獲了大量輜重器械,為了讓這批物資能夠順利運回北平,朱棣親自領兵南下牽制東昌方面的盛庸所部主力。
這一戰以燕軍的失敗而告終,還損失了大將張玉,
但在前期的交鋒中朱棣擊敗了盛庸的先鋒孫霖。
而孫霖的官職是陸涼衛指揮使,陸涼衛的治所在今雲南省陸良縣,屬雲南都司管轄。
其五,雲南籍戰將何福。
盛庸在東昌大勝之後,志得意滿,
隨即就在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三月的滹沱河之戰中遭遇慘敗。
為了增強朝廷大軍的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