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明末明朝雄兵,耳熟能詳的無非是,
遼東的關寧鐵騎,浙江的戚家軍,四川石柱的白桿兵,廣西的狼兵,東南鄭氏海軍,盧象升的天雄軍,孫傳庭的秦兵,
以上七大雄兵,
但還有一大雄兵,其戰力、戰功一點也不次於戚家軍,
它就是四川酉陽冉氏的土司兵。
明末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
遼東經略熊廷弼,遭人構陷,被明朝免去職務。
得知這個訊息後,後金努爾哈赤親率,八旗鐵騎向遼東重鎮瀋陽發動猛攻。
作為大明朝在關外軍事重鎮的瀋陽,承擔著拱衛遼東都指揮使司所駐地遼陽的重任。
如果,一旦瀋陽丟失,那麼明軍在遼河以東的整個軍事防禦體系就有崩潰的危險。
面對這一危局,時任遼東巡撫的袁應泰,
緊急從遼東的各軍堡,抽調兵力,作為瀋陽的援兵。
當時的遼東地區,經過遼東經略熊廷弼的苦心經營下,
擁有13萬人左右的龐大兵力。
所以,袁應泰很快就集結了一支數量龐大的軍隊,
包括步騎兵人,水軍7000人。
此外,根據袁應泰的部署,在各路援軍抵達瀋陽之後,要有人防禦瀋陽,人守衛蒲河,7000人進駐奉集。
這支部隊的兵力不可謂不雄厚,但此時的明軍早已沒有了往日的雄風,大多數只是濫竽充數之輩,根本不具備與八旗軍進行野戰的能力。
所以,真正能用於作戰的主力,僅僅只有來自浙江的3785戚家軍,來自四川石柱宣撫司的3800白桿兵,當時駐紮在遼東的白桿兵共6800人,
和同樣來自四川酉陽宣撫司的4000土司兵,當時駐紮在遼東的土司兵共5000人,
共計主力大軍人左右。
而此後的事實也證明,這支一萬餘人的明軍,
在渾河之戰中讓數萬八旗鐵騎傷亡慘重。
讓以清朝為“本朝”的魏源,也不得不感慨
“為遼左用兵以來的第一血戰”。
不過,關於這場讓人血脈賁張的大戰,
很多人都記住了記住了戚家軍的悲壯,白桿兵的慘烈。
但是,四川酉陽宣撫司的土司兵,在這場大戰中的表現卻著墨不多。
要知道,當時事後,明朝兵部尚書張鶴鳴盛讚的是
“實石柱、酉陽二土司功也”。
可見,酉陽土司兵戰力之強,一點不弱於石柱的白桿兵。
所以,有必要來介紹一下這支來自四川重慶的,被很多人所忽視的酉陽宣撫司土司兵。
其實,早在明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
遼東熊廷弼,就嚮明神宗上書請求
“徵調酉陽宣撫司兵四千”,赴遼東作戰。
熊廷弼之所以請調酉陽宣撫司的土司兵,
是因為四川酉陽宣撫司的土司兵,他們不僅善戰,而且對大明中央朝廷忠心耿耿。
據統計,明代四川酉陽土司冉氏,
先後21餘次響應大明朝廷徵調,到廣西、貴州、四川等地鎮壓農民起義,
還曾經在東部沿海與倭寇作戰。
所以,這個計劃很快就得到了萬曆皇帝的批准,並在當年11月,由兵部向酉陽宣撫司下發了徵調令。
時任酉陽宣撫司宣撫使的冉躍龍,在收到兵部的調兵命令後,
當即奉調,親率弟冉見龍、子冉天胤和冉文光及5000土兵援遼。
酉陽土司兵,剛剛抵達遼東不久,
還沒進行修整,就立即投入到戰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