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向窗外,只見一支大鵬衝出山谷,在蘭天展翅翱翔,好不逍遙自在。他深受觸動,心想當個守成之君,就像籠中的金絲鳥沒有大出息;只有化做雄鷹,擊風摶雨,才能成就霸業。遷都的決心再也不能動搖,遷都的行動再也不能拖延。
魏瑩這次吸取了教訓,再也不會貿然行事。他和公叔痤多次密議,先瓦解反對派,拿最頑固的老國丈說事。
一天早朝,公叔痤出班奏道:“大梁令陳杭貪贓枉法,縱子行兇,已被革職查辦,請大王速派能臣繼任。”
魏瑩沉吟道:“大梁地處交道要衝,乃軍事重地,如今又成了國家的糧倉,對於國計民生至關重要。你看誰可賦此重任呢?”
公叔痤裝模作樣地環視一遍,鄭重地說:“國丈德高望重,如日中天,大梁令非他莫屬。”
魏瑩擊掌道:“好呀,每有國難,國丈總是挺身而出,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功勳卓著。看來這一次也要他老人家親自出馬了。”
老國丈嚇得雙手亂搖:“大王,臣己經老邁昏庸,自身難保,不堪大任,請另選賢明。”
公叔痤真誠地道:“薑是老的辣,囯丈就別謙虛了。”
魏瑩懇切地道:“能者多勞嘛,你老人家就不要推辭了。”
二人一唱一和,幾頂高帽子,一通迷魂湯,老國丈不得不乖乖就範,灰溜溜地帶領全家到大梁上任去了。魏瑩又給國丈配備了十名得力的助手,全是親信,面授機宜,同赴大梁,依計行事。
三年後,魏瑩突然提出要所有的宗室和文武大臣陪王伴駕,出京巡遊。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由西向東,打獵遊玩。從山地進入平原,最後來到大梁。
老國丈出城迎接。他的態度大變,不住口地讚美大梁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唾沫星子飛濺到大臣們的臉上。魏瑩不由暗中發笑,心說好戲還在後頭哩。
皇親國戚和文武大臣各自來到分配給他們落腳的府第安歇,沒有想到全家人都出來迎接。原來他們剛離開京城,所有家屬都被魏瑩派人直接護送到大梁妥善安置。聽說他們在安邑的宅院,也藉口國家急需資金全部給拍賣光,即使回去也無處棲身。誰都明白,生米做成了熟飯,就是反對也無濟於事了。好在不長時間大家都親身體驗到這裡的好處,魚米之鄉,生活安逸,水陸交通發達,有拓展的空間,公私兩利,何樂不為。於是他們紛份上表魏瑩,請求儘快遷都大梁,好像他們從來就沒有反對過似的。
魏瑩見水到渠成,皆大歡喜,便命公叔痤通告周王室和各國諸侯,正式宣告魏國遷都大梁。他集中全國的人力和財力,大興土木,擴建城郭,遷入人口,安撫百姓,幾年功夫便把大梁從一個邊埠小邑建設成為中原重鎮,城高濠深,氣勢磅礴,百業興旺,欣欣向榮。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大梁本來就是富庶之地,加上風調雨順,連年豐收,政通人和,民心歸附,魏國兵精糧足,國勢逐漸強盛起來。各國的能人聽說魏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紛紛投奔大梁。一時間,手下猛將如雲,謀臣如雨,兼併鄰國,擴張土地,成了大氣候。周王室對魏瑩青眼相加,各國諸候也不敢得罪魏國。這時,文武大臣都欽佩魏瑩有遠見、有膽略、有氣魄,遷都這步棋一走,全盤棋就活了。
這年,魏瑩在大梁附近的逢澤(今開封東南) 召集秦、韓、宋、衛、魯等國會盟,率十二諸侯以朝周天子。他在這次聚會中最先稱王,史稱魏惠王,又叫梁惠王。一時間,儼然成了中原地區的覇主。會後,秦、楚、齊、燕、韓、趙等國才紛紛仿效稱王,拉開了縱橫捭闔,七雄爭霸的戰爭序幕。
開封從魏國建都開始,經過世代百姓心血和汗水的澆灌,逐漸發展成為舉世矚目的世界名城。
圍 魏 救 趙
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