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 (第3/4頁)

,因一時找不到合適人員,馬一浮先生就派學生烏以風兼掌事務,烏認為自己是學義理而來,不大樂意接受這種管管錢米的工作。馬一浮知道後,就教育他說:“理事本來不二。事上有差錯,正是由於理有未明。未有理明而不能治事者。世人不求明理,專在事上計較,把理事打成兩橛,此是俗學,與書院教人宗旨不類。”又道:“理是無形的,但不是空洞。理須在事上見,不可離事求理,亦不可悖理以治事。高明離事求理,世俗悖理治事,把理事割裂開,同是錯誤。”一番開導,使烏高興地擔任了這個工作。

後來,烏以風因家裡有事請假回鄉,馬一浮又派另一學生王倍德兼管這項工作。而王培德過後不久,又向馬一浮提出辭去兼職事務工作,馬一浮也及時對他進行了思想教育。講了金牛長老作飯頭的故事,又引龐居語云:“神通及妙用,運水與搬柴”。兼教之雲:“邪人說正法,正法亦是邪;正人說邪法,邪法亦是正”,意思是說,雅人作俗事,俗事亦是雅;俗人作雅事,雅事亦是俗。在馬一浮看來,學習義理的人對性分內的事,運水也好,搬柴也好,是不應該有所揀擇,無所退避,這樣才算是有氣度。在馬一浮的教育下,王培德得到了很大的啟示,並樂於繼續做此事務工作。

【書院】

在辦學方式上,馬一浮孜孜追求的是古典書院式的教育形式,而不是現代大學的教育方式。他認為,只有像宋明時代的古典式的書院,有著優美寧靜的山水,充足的供給這種從容和閒暇的環境,才能和宣講儒家學術相一致。

馬一浮設書院的想法,早在1912年與當時教育總長蔡元培的促膝談心中就提出來了。馬一浮對蔡元培說:“設通儒院,以培國本,聚三十歲以下,粗明經術小學,兼通先秦各派學術源流者,一、二百人,甄選寧缺勿濫,優給廩餼,供給中外書籍,延聘老師宿儒,及外國學者若干人,分別指導。假以歲月,使於西洋文字精通一國,能為各體文詞,兼通希臘、拉丁文,庶幾中土學者可與世界相見。國本初張,與民更始,一新耳目。十年、廿年之後,必有人材蔚然興起,此非一國之本,亦世界文化溝通之先聲也。”然而,馬一浮的這個建議,蔡元培又以時間尚早而擱置。

馬一浮辭謝回杭後,仍嚮往和追求儒學書院式的教育,並於同年自費考察了南洋群島(今之新加坡)。他對閩人辦的《道南學堂》以興儒為宗旨,倍加讚賞。回國後,由於當時國內絀儒的氛圍和學校廢止經科,便一概謝絕來聘。此後,他在與弟子壽景偉、劉百閔等的通訊中,流露了願找一處山水勝處,創辦一所古典式的書院講學的想法。這個願望由其弟子輾轉傳到國民黨最高當局,得到了認可。在成立書院董事會後,書院董事會於1939年3月間正式聘請馬一浮為復性書院主講,總持講學事宜,實現了馬一浮長期追求的願望。

在赴川之前,馬一浮要求,書院必須是完全屬於社會性的純粹學術機構,不受政府幹涉的自由講學。在與政府的接談之際,馬一浮提出三項先決條件:一,書院不列入現行教育系統;二,除春秋祭奠先師外,不舉行任何儀式;三,不參加任何政治活動。當局居然一一讚同。蔣介石、陳立夫明確表示“始終以賓禮相待”,並撥開辦費3萬元,月給經費3千元。1939年1月底,馬一浮總算接受條件赴川應聘。

復性書院設在四川省樂山縣(古稱嘉定)烏尤山的烏尤寺,位於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交匯處的江中心,風景絕佳。山上除烏尤寺外,尚有“爾雅臺”,相傳是晉人郭璞註解《爾雅》的地方。復性書院以“講明經術,注重義理,欲使學者知類通達,深造自得,養成剛大貞固之才”為主旨;書院課程分通治、別治二門;書院為純粹研究學術團體,不涉任何政治意味;書院不授予學生任何資格;書院設主講、講友、都講,並有肄業生近

最新小說: 那隻顯眼的假獅子是隔壁學院的 他在驚悚遊戲亂殺邪神有隻貓 穿梭電影世界開局抽取燕雙鷹 病弱萬人嫌乖茶,頂級大佬離綜寵 歐希樂斯的日記 我,怪力魅魔,王鐵柱! 全民木筏求生,我娶妻就能變強 武俠網遊:比武穆念慈,黃蓉急了 相思封鎖情 原神之開局魔刀千刃 冰雪與狐蘿蔔 NBA:老子天下第一 巔峰玩家 普通人2025年改運風水 四合院傻柱重生了 鎮魂:赤帝傳說 網遊:治療與守護 鄉愛永強媽重生,坤爹我不伺候了 網遊炎黃:化身千萬 夢幻西遊:我有一個垃圾回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