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配夫人鄒氏及新生嬰兒相繼去世。他的長兄錢聲一先生趕回家幫助料理後事,因勞傷過度,舊病突發,不幸也病逝。兩月之內,連遭三喪。長兄與他感情最厚,他的名字穆便是長兄取的。長兄去世時年僅四十,遺下妻子及兩子兩女。長子十六歲,跟著錢穆在蘇州中學讀高一,即後來著名的科學家錢偉長。
連失三位親人,對錢穆的打擊也是極為重大,在《先秦諸子系年·跋》中,錢穆寫道:“兒殤妻歿,兄亦繼亡,百日之內,哭骨肉之痛者三焉。椎心碎骨,幾無人趣。”
第一任妻子去世後,朋友金松岑到處為他張羅。金松岑曾是《孽海花》一書最先起草人,德高望眾,是錢穆最敬佩的前輩和忘年交,曾先後兩次為錢穆做紅娘。第一次為他介紹的是他的侄女,號稱東吳大學校花,兩人曾透過幾封信,見面後,對方坦言:錢先生做老師很合適,做丈夫卻不合適。金松岑又把錢穆推薦給自己的一個女弟子,女弟子回了一信:“錢君生肖屬羊,彼屬虎。羊入虎口,不宜婚配。”雖然媒未做成,錢穆對金松岑還是十分感激,所以第二次結婚時,仍請他做了介紹人,算是圓了他一個紅娘夢。
1929年春,錢穆與張一貫結婚,婚後有三子一女。張一貫曾在小學當過校長。婚後第二年,錢穆隻身到燕大任教,等北大工作穩定後才接妻子到北平團聚。華北告急,錢穆隻身隨北大南遷,1939年夏錢穆回蘇州侍母時,張一貫才攜子女自北平回到蘇州團聚。一年後錢穆又隻身返校,從此輾轉大後方各地。他是有名的只顧學問不顧家的人,一心治學,與家人聚少離多。錢穆1949年離開大陸後,三子一女都是由張一貫帶大。
錢穆赴港後,繼配張氏與諸子女皆留在大陸。錢穆獨居無侶,生活維艱。由於沒有人照顧,生活缺乏規律,致使經常胃病大發。
1952年4月16日,錢穆應朱家樺邀請,到臺灣為“聯合國同志會”演講,活動借用淡江文理學院新落成但尚未驗收的“驚聲堂”舉辦,聚集四百餘人聆聽錢穆關於唐宋史的看法。演講完畢,在答問之際,講臺前的屋頂突然掉下大水泥塊,第一排的貴賓聽眾、活動主持人以及錢穆均遭波及,多人受傷,應邀聽演說的立委柴春霖重傷當場死亡。意外發生時,錢穆頭部遭到石塊重擊昏厥,險遭掉落的碎石活埋,眾人將他從石堆中救出,送臺北中心醫院急救,幸而無性命危險。蔣經國、張群、何應欽等人聞訊,立即趕赴探望。身受重傷、不便行動且須治療,錢穆只能赴臺中存德巷養病四月,直到1952年八月才返港。
講堂塌陷意外卻開啟錢穆的另一場人生意外,養病期間,任職臺中師範學院圖書館的新亞學生胡美琦,因為與錢有師生關係,每天下午圖書館工作結束便來護侍,晚飯後離開,星期天則陪他到公園散步,並陪同錢穆到臺中各地散步、旅遊,也協助錢穆蒐集藏書研究,隨著相互瞭解的加深,兩人漸生感情,為日後共結連理埋下種子。
胡美琦出身名門,江西南昌人,父親是國民政府時期的江西省主席胡家鳳,與錢穆本是舊識,1950年由港赴臺任國策顧問;兄長鬍美瓊曾擔任臺灣省公路局長。胡美琦對歷史與教育別有研究,日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文筆頗佳,錢穆晚年因眼疾無法專心著述,皆由胡美琦代整理付印才能順利出版。
胡美琦曾說,兩人之間並非浪漫的愛情,她因景仰錢穆人格學養,願意委身下嫁,照料不時為胃疾困擾的錢穆。
一九五四年師範大學畢業後,胡美琦重回香港,兩人經常相見。一次錢穆胃病復發,久治不愈,為了便於照顧,錢穆向她求婚,胡美琦答應了。
1956年春,62歲的錢穆與比他小35歲的胡美琦在香港結婚,兩人在九龍亞皆老街更生俱樂部舉行簡單的婚禮,婚禮僅邀新亞同事眷屬十餘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