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的是,現在的南宋最高決策圈子顯然已經出現裂痕,陳康伯、虞允文和胡銓成為一個團體,葉義問、周麟之和沈該結成一個團體,兩個團體面和心不和。
其實出現這樣的團體分割倒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早在主戰派主和派鬥爭不息的時候,陳康伯、虞允文和胡銓都是堅定的主戰派,甚至是北伐派,而剩下三人不算都是主和派,但也不是主戰派。谷慨
硬要說起來,沈該甚至還有點投降派的傾向,和已經被罷黜的湯思退是一夥的。
所以這三人湊在一起抱團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危急存亡之秋,六人小組尚且還能維持表面的和諧,對一些危及大家共同利益的事情尚且可以合作共贏,直到渡過難關。
所以他們開始思考該怎麼渡過難關。
並且同時思考關於趙昚的事情。
趙昚剛剛甦醒又暈了過去,還吐了血,雖然太醫說趙昚沒有生命危險,但是六人又忍不住的為趙昚的身體健康感到擔憂。
國家危難之際,皇帝的身體健康卻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萬一趙昚在這個時候不幸去世……
幸好趙昚的兒子趙愉已滿二十歲,就算趙昚這個時候去世了,也不至於沒有人可以繼承皇位,其他皇室子弟也不至於能夠威脅到皇位傳承。
可是此時此刻皇帝去世,真的是好的兆頭嗎?
濃重的烏雲籠罩在六人心頭。
六人小組得到了皇帝的首肯,對組建部隊支援襄樊的事情也就更加確定。
陳康伯牽頭,六人小組頒佈政令,李顯忠主將的位置被確定。
他本部三萬人是他精心訓練過的軍隊,戰鬥力可靠,可以帶上。
鎮江府和池州府的也各自被抽調一萬精銳進入李顯忠的麾下作戰,使他的兵力增加到五萬人。
他這邊五萬人算是確定了。
然後臨安朝廷又安排三萬禁軍精銳,以侍衛馬軍司指揮使王寵為此次出征的副將,率領這三萬人從另外的道路出發。
所以臨安朝廷這一波把十六萬軍隊抽調一半用來解除襄樊的圍困,八萬軍隊的出擊也算是他們竭盡全力了。
但是虞允文還覺得不夠。
他建議抽調川蜀大軍一部分出川支援襄樊戰場。
川蜀丟了,還有襄樊,南宋還能固守。
襄樊丟了,南宋沒了,要川蜀何用?
一開始只有虞允文自己支援自己的建議,很快,胡銓的立場動搖,表態支援虞允文的看法,同意抽調川蜀大軍出川支援襄樊。
周麟之的立場隨後動搖,也表達了支援。
葉義問和沈該沒再說什麼,預設了。
於是這個建議得到了認同。
但是接下來該任命何人統領川蜀軍隊出川作戰的事情上,六人小組又產生了分歧。
原因是虞允文認為國家危難之際,應該不要糾結於一些小事,應該果斷啟用可用之才。
他建議把剛剛抵達臨安不久正準備參加審判的姚仲重新啟用,暫時不管之前他的問題,讓他帶領川蜀大軍支援襄樊,打敗明軍。
理由是他的部下多在堅守川蜀,他前往救援的主觀意願非常強烈,一定會盡心盡力,不會拖延不前、避敵怯戰。
對於這個建議,周麟之和沈該堅決反對,不能認同虞允文的建議,說姚仲的問題是嚴肅的政治問題,非同小可,不能如此執行。
“姚仲毆打官員,引發公憤,如果這個時候讓他戴罪立功,恐怕不會得到朝廷的支援,風險太大,絕對不能如此!”
沈該連連搖頭。
虞允文很不高興。
“川蜀三大將,王彥困守襄樊,吳璘還要固守川北,除卻姚仲一人,還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