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彭玉麟來主持整頓長江水師,就算操切峻急,‘湘系’也只好相互抱怨,脾氣發不到朝廷頭上來。”
這是很緊要的一點。
慈禧眼中波光一閃,看了關卓凡一眼,臉上露出極其讚許的神情,點了點頭,說道:“周到得很。”
她沉吟了一下。又說道:“不過,你方才說,彭玉麟若‘有所維護的話,維護的也是整個湘系的利益’,那麼——”
“這個嘛,”關卓凡說,“不勞太后厪慮。臣做個不大適宜的譬喻:彭玉麟是一柄好刀,不論他本心如何,他這一刀,總是砍出去了。萬事開頭難。砍了第一刀,開了個口子。砍第二刀、第三刀,就容易了——這第二刀、第三刀,臣以為,就不必再麻煩彭玉麟了。”
慈禧微微頷首,深深默喻。
她沉吟了一下,說道:“不曉得彭玉麟會不會痛痛快快接這個差使?洪楊一平,他立即上疏致仕,朝廷本來是叫他做漕運總督的,但他去意極堅,我和老六,實在拗不過他,只好賜金放還了。”
說到這兒,慈禧嘆了口氣,說道:“可是,別說什麼‘賜金’了,就是養廉銀子,他都沒有拿——都捐出來充作軍餉了!這樣一個人,如果他不肯‘出山’,你是拿他一點法子也沒有的!”
關卓凡微微一笑,說道:“臣請太后且舒厪慮。彭玉麟清廉剛介,淡泊名位,臣佩服得緊!不過,這裡面兒也還是有些講究的。”
“哦?你說說看。”
“彭玉麟雖然只有一個‘附生’的底子,”關卓凡說,“又是以武職入仕,但骨子裡,卻是最地道的文人——功成身退,逍遙林下,長伴梅花,固其願矣!”
“可是,和那種沽名釣譽、待價而沽的文士不同,彭玉麟絕不是矯情的人!若國家有事,臨危受命,義不容辭,彭玉麟是不會推脫的!”
“只是,”關卓凡笑笑說,“漕運總督這種差使,在彭玉麟眼中,只能算做‘庸酬’,不能算作‘國家有事’——這個‘庸酬’,拿過來,不僅沒地兒擱,還礙著他畫梅花。因此,他是沒有興趣的。”
“還有,臣記得,彭玉麟上疏請辭漕運總督,自謂‘不明漕政’,又說自己‘性情褊急,見識迂愚’,難以與各方圓通相處,等等。這些,雖然是他的謙辭,但彭玉麟對民政不感興趣,又生就一副耿介孤岸的脾氣,卻是事實——這是彭玉麟聰明的地方,明曉己身短長,不肯舍長就短。”
慈禧用欣賞的眼光看著情郎:“你這番見識,可比當初老六他們,深上一層了。”
關卓凡也不曉得,“老六他們”,“當初”是怎麼看彭玉麟堅辭漕運總督的?
他笑一笑說:“臣不敢當。整頓長江水師,既是‘國家有事’,且非彭某不能為,水師又是他最為熟悉、最為擅長的差使,太后想一想,這彭某人,豈有不肯出山之理?”
慈禧點點頭,說道:“我想起來一件事來——恐怕,彭玉麟真是你說的這麼回事。”
“咸豐十一年,曾國藩以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奉旨督辦蘇、皖、浙、贛四省軍務,舉薦彭玉麟出任安徽巡撫——當時那種情形下,曾國藩的‘舉薦’,幾乎就等同‘任命’,朝廷是自然照準的。可是,沒想到的是,彭玉麟卻不幹了。”
“我記得,彭玉麟說,他‘已習於軍營而疏於民政’,請朝廷勿‘棄長用短’。剛開始的時候,朝廷還以為他假謙虛,誰知他一連三次上疏,口氣愈來愈堅決,怎麼也不肯赴安徽巡撫的任,朝廷這才知道他是當真的,只好收回成命,給他加了個‘兵部侍郎’的銜頭,叫他依舊督帶水軍。”
“回想起來,”慈禧微微皺眉,“彭玉麟這麼做,當時,曾國藩似乎不大高興呢。”
“太后……聖明。”
“是你見識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