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省,原本全省各種貨色的綠營兵加在一起。有近四萬之眾。當然,考慮到“吃空額”這一古老悠久的傳統,實際人數遠沒有這麼多。關卓凡汰弱留強,大刀闊斧,砍去了三分之二,只留下一萬二千五百人,五百人為一營,編成二十五營。
其中,巡撫的“撫標”有五營,包括一個馬隊營。其餘二十個營。由兩名副將統帶,一人十營。一名副將下設三名參將。一名參將統帶三個營。還有兩個馬隊營,一名副將親將一營。
山東全省不設總兵。
“軍事顧問團”十人一組,每一個營派駐一組,“全面指導工作”。
具體如下:
清朝的綠營,是世兵制和募兵制的奇葩混合體,“軍事顧問團”首先宣佈,徹底廢除世兵制,全面實施單一募兵制。
其次,加餉。
綠營原先的薪餉標準,馬兵月餉銀二兩,步兵一兩五錢,皆月支米三鬥。比之軒軍固然地下天上,亦遠遠不及旗營和湘、淮、楚的“勇營”。關卓凡想,這個待遇,不餓死就不錯了,還想人家賣命打仗?
一律翻一番,即馬兵月餉銀四兩,步兵三兩。這個標準,還是趕不上旗營和勇營,但相差已經不太大,和綠營自己比,更是“歷史性的進步”了。
因為綠營的總員額削減了三分之二強,雖然加餉一倍,但朝廷在山東綠營上的總支出,還是大幅度減少了。
武器裝備方面,綠營原先的兵器極其駁雜,既有刀、槍、劍、矛這些冷兵器,也有鳥槍、銃槍、抬槍等火器,還有少量“紅衣大炮”。
關卓凡決定,徹底淘汰鳥槍、銃槍、抬槍這些所謂的“熱兵器”,換成洋槍。
這個“洋槍”,不是軒軍用的後裝槍——還沒那麼奢侈。再說,野戰部隊和治安部隊也要適當保持一點代差嘛。
山東綠營用的是美國的斯普林菲爾德前裝槍,這批槍是美國打完了內戰剩下來的庫存,戰爭部長斯坦頓問關卓凡要不要,關卓凡想不要白不要,於是五萬條斯普林菲爾德前裝槍,連同基數彈藥,作為實施“關逸軒法案”的一部分,以贈送給松江軍團的名義,越洋來到了中國。
前裝槍雖然已經開始落後於時代,但目前,依然是大部分的近代化國家——包括不少歐洲強國的主流兵器。關卓凡認為,至少五年之內,拿來維持國內治安、鎮壓小規模暴亂,是足夠用了。
山東綠營換裝備的時候,關卓凡說,就從軒軍的裝備中撥一部分好了,不用朝廷再掏腰包啦。於是自御姐以下,朝野內外,都為關貝子的高風亮節,公而忘私,感嘆不已。
當然也不能全員換裝,五萬條槍看似不少,可接下來還得照顧其他省份呢。於是,山東綠營三分之二的兵員換裝了斯普林菲爾德前裝槍,剩下的,每一營,設立一支長矛隊,一支大刀隊。
整編後的山東綠營,自然就形成了一種很有特色的戰法:經過持續的火力壓制,近距離接敵後,由長矛隊和大刀隊首先發起衝鋒。
全國各省綠營中,山東綠營第一個徹底廢棄了弓箭。
訓練,自然採用西法,“排隊槍斃”,“三段擊”,等等。
補充一句,“斯普林菲爾德”這個名字太拗口了,普通中國士兵不容易記得住,於是,由意譯而來,這款步槍有了一個很詩意的中國名字:春田。
完成了基本的訓練之後,軒軍派出的“軍事顧問團”大部分撤回,但每一營留下兩人,作為張軍門的“聯絡員”,其實就是監軍兼政委,既加強對山東綠營的控制,也保證訓練成果不走樣,不變形。
這樣,整編結束後的山東綠營,就算不是軒軍的“二線部隊”,也形同軒軍的“後備役”了。
張積中之流,連州縣都沒有佔領過,說到底不過“佔山為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