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揮衣袖,面色莊重,語氣更加直衝:“仲嵐邯鄲設講,講《國家》時,曾言‘國言義,家言利’。由此可知,事理根本,仲嵐不是不知;只是一朝事出己身,仲嵐卻忘記昔日侃侃而談之大道理!”
“道理易知,行難;事情易知,道難論。”
“仲嵐若是將一己之私,凌駕於背後數千步卒性命之,一旦入雒,必將又是一梁冀。若是如此,我華歆就此於仲嵐告別,不必浪費光陰。”
華歆說到最後,強迫皇甫岑作出抉擇,甚至斷言,若是兩人志向不同,那便就此別去。
面對強硬的華歆,皇甫岑沉默下來。
歷史記載,劉備妻子被麴義等三番兩次擄走;後世太祖,妻子也曾被捕捉;後世太祖帳下第一首輔,妻子被拷打至不孕,竟一生無子,絕脈斷嗣。
歷代成大事之人,掀開其拼搏之途,又是何其艱難矣!
許久之後,皇甫岑頹然道:“子魚且容我三思。明天之前,我必給子魚答案。”
華歆不置可否,又說道:“孔子曰:‘中人以,可以語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仲嵐非是世間庸俗之人,當知道事情緩急輕重。若是胸無大志,纏綿於芙蓉帳之徒,吾只會抽身而退,絕不與仲嵐耗費口舌,辯論這些道理。”
“金無赤金,人無完人。故位者,多蒐集智謀、猛武之士,為自己爪牙、心腹,以補充自己不足。位之人,只須明己之缺陷,並警戒改善之;必能成就一番事業。”
“西門豹急,佩韋以自緩;董安於緩,帶弦以自促。仲嵐應效仿兩人,萬事慎行,才能成就大事業,否然一切籌劃,也不過是井中望月,人醒夢碎,一事無成!”
華歆最後這幾句話,可謂說的相當不客氣。
西門豹,戰國時魏國人。後世教科一篇“河伯娶妻”,令他走入無數人視野。
董安,西漢大儒董仲舒之子,在漢世亦有名氣。
……
洛陽,北宮。
趙忠被殺之後,黨人一系兵卒士氣大振,彼此互相鼓勵:“趙忠已死,張讓也難逃此劫。司隸校尉之大功,數日可期。”
趙忠一死,南宮內宦官勢力,也隨即被掃蕩。心思活絡之人,都已經覺察到此次袁、何與宦官張讓、趙忠之鬥爭,將以袁紹全勝為終結。無數隱於暗處之人,重新開始站隊,等待朝政大幅度調整。
大軍猛攻複道,誅殺張讓就在兩三日,一直揪心的袁紹,望著複道門前數十堆火炬,也終於露出笑容,自以為大事已定。
然而袁紹卻沒有注意到,董旻帳下的李儒,已經開始佈局。
許靖,其堂兄許相為袁隗斬殺,與袁氏一門自然不和。
尚周瑟,武威人,與董卓同出關西,較為親近。
……
這些對袁紹懷有敵意,或不被袁紹重視之人,李儒都開始悄悄聯絡。
當然對於饒幸逃過誅殺之難的崔烈、徐庶、孫堅三人,李儒也不曾忽視。甚至在傍晚之際,李儒變裝易服,悄悄溜進徐庶宅邸。
二十六日夜晚,袁紹、袁術一邊圍殺南宮諸宦官,一邊率兵猛攻北宮,甚至將趙忠頭顱拋入北宮,以此震恐張讓。
十常侍之中,熟於兵事的,唯有蹇碩、趙忠兩人。張讓,素以文事得寵於靈帝劉宏,不知兵陣調遣之法。屯兵朱雀闕的趙忠一死,張讓頓時空守北宮,心中惶惶然,不知所措。
無奈之下,張讓只好率領少帝劉辨、陳留王劉協,自洛陽北城門,出奔河內,欲借朱?等這批國家老臣,護佑天子聲威,擁兵相抗袁紹。
張讓這一招,乃是欲借國家強枝,對抗中央叛逆。本質與春秋時期,那些借他國兵卒,回國稱制的諸王侯,有些類似。
張讓自北門突然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