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後,一方面在蕭何、曹參這兩個內政高手的幫助下安心搞好內政,廣收人心為己用;另一方面在南邊蠶食巴蜀之地,東面在臨近中原的上庸大肆宣揚漢王的仁義,以此來吸納中原來的逃民和難民壯大自己的實力。
靠著種種所為,劉邦已經擁有了十萬大軍,虎踞漢中而觀望天下。
當初秦軍主力北上援救北地時,劉邦按捺不住心中的蠢蠢欲動,便派周勃領兵三萬過棧道出秦嶺,想要試探下關中的虛實。卻被善於防守的李左車在嶺北設伏嚴正以待,趁漢軍疲憊之時一舉大破之,周勃倉皇帶著殘軍奔回漢中,差點連小命都丟在了關中。
李左車也藉此一戰在秦軍中奠定了地位,讓那些質疑他能力的種種流言不攻而破。
劉邦見秦軍強大遠非自己所能敵,心中便惶恐不已。
當初蕭何獻計攻取漢中以自立的前提是‘秦國已經被項羽所滅,在關中沒有一個強大的政權’,這樣才能保住劉邦的利益拓展。可如今秦國非但沒有被滅,而且日益恢復了實力,這讓劉邦如何不憂心重重。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個道理劉邦懂,秦國一樣也懂。
於是在周勃兵敗歸來時便下令燒燬了聯通關中的棧道,防止秦軍利用棧道南下攻打漢中,同時督促南邊的彭越、樊噲抓緊攻打巴蜀,讓自己多些緩衝的戰略空間。
此時的秦國也已經下了戰爭動員,大量的軍資糧草被運往前線,駐防在內地郡縣的秦軍則拔營分別趕赴南北二地。
按照韓信指定的戰略計劃,如今秦國國力可以支撐同時展開南北攻勢,所以建議南北同時擁兵,北面攻打上郡,南面則南下漢中,伺機攻取巴蜀。
子嬰在得到韓信的奏疏後表示了同意,但在用將的問題上卻提出了他的意見。他有意南邊以韓信為帥,領兵八萬攻取漢中,北面則以王涇為帥,領兵五萬攻打上郡。
子嬰的提議倒是讓朝野詫異無比,自從這個秦王登基以來就從未打理過朝政,國事都是由孟堅和韓信二人商議再呈送贏可批准的。就運算元嬰病情好轉後,也只是待在望夷宮中靜養並未臨朝,國事他都會親自批閱但卻從未提出過自己的想法,像這次這樣倒是破天荒第一次,也讓諸多大臣來時正視起這個‘史上最弱勢’的秦王來。
子嬰的提議看上去並無任何不妥。韓信和王涇二人本就是目前秦**職最高的兩名將軍,而且都是部下甚多勢力龐大,由他們兩人分領南北軍也是合情合理。再加上孟堅的支援,所以在朝會上韓信並沒有提出反對意見,預設了子嬰對他將權‘僭越’。
只是細心點的人都不難發現,看似波瀾不驚的秦國朝堂已經在潛移默化的進行著變更。
韓信在軍中地位超然,依靠軍功起家的他在秦軍中威望極高,近六成的將軍和將尉都是他來到關中後直接或者間接的提拔上位的。反秦聯軍幾乎將秦國舊的軍隊體系完全摧毀了,而韓信正是在這一片廢墟上重新建立起了一支新的秦軍。
所以子嬰若想靠激進的方法直接剝奪韓信的軍職那是絕無可能,到可能還沒有動手就會被韓信一系的先發制人。所以他才想出了溫和一點的辦法,那就是在軍中捧出另一名獨擋一方的大將和韓信分庭抗拒,最後再徐徐圖之。
而王涇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論出身,他是王翦的曾孫,王賁的孫子,如今關中第一大族王氏的族長;論資歷,他從軍六年,在北征漠北一戰中和韓信並肩作戰因此而受封將軍,後積功升為右將軍,鉅鹿慘敗后王涇忍辱負重的回到了北地收攏殘軍,為秦國儲存下了寶貴的元氣;論勢力,從北地返回關中的北軍殘部皆是他所帶之兵,在這部秦軍中威望極重,而右將軍王歧也是他的叔父可以依仗。
種種所有,都讓王涇具備了和韓信分庭抗拒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