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也不在少數,因此不再吝嗇於購買國債。
對小陳來說,十萬元國債的刺激性不亞於連發三個月的獎金,過濾掉亂糟糟的科研名詞,他立刻興奮的返回與主任商量。
分理處的主任亦是毫不猶豫的召開全處的會議,商討取悅於楊銳的方式,並直言道:“咱們分理處建立多年,有著良好的社會關係,大家也都建立了許多健康的個人關係和個人渠道,現在,就是利用這些渠道的時間了,想個辦法,給楊銳同學,引薦一位生物學界的名人。”
這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大客戶服務與會議。由政府僱員組成的會議,商討如何利用政府政策的漏洞,是此類會議的主旋律。
分理處的大姐大首先舉手:“生物學界的名人,是什麼人?”
分理處主任耐心解釋:“各個生物研究所的學者啊,主管科研的領導啊,最好的選擇是學部委員,就是中科院最厲害的那幾個……”
“這我們哪認識啊。”會議室裡一片嚎叫。
“又不是讓你們認識,能找到介紹認識的人就行了。”
“給介紹人好處不?”大姐大本能的抓住重點。
主任點頭道:“當然有好處,要是事情最後能成,我可以找房管局的,幫忙解決一套兩室一廳的樓房。”
現在的住宅都是國家的,而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地方,房管局則掌握著大量的現房,以低價出租的方式,給本地市民居住。不過,此類房子亦有不同的檔次,好的如白崇禧的白公館、汪精衛的汪公館,宋美齡蔣介石的愛廬,差的有角落裡的樓梯間。
對高幹以下的當地居民來說,兩室一廳的樓房差不多是頂級條件了。
在這個人均居住面積僅僅三五平米的年代裡,四世同堂十二平都不算新聞,五六十平米的樓房可以說是奢華級享受了。
而且,這樣的房子雖然沒有產權給個人,但只要人活著,都是可以一直續租下去的,住房改革的時候,此類公租房也都是優先賣給個人的。
這次連郝玉都是輕吸了一口氣,問:“主任,房管局能答應了?”
“我想辦法,你們不用管這些,你們的任務,就是發動關係網,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咱們分理處,誰能做好這個中間人,誰就是今年的先進個人,他本年度的任務,減少一半。”
這下子,會議室徹底熱烈了起來。
銀行職員最重的壓力,就是每年的任務,延續著過去幾十年的指標性政策,銀行的各項指標都是與錢掛鉤的。每個月要推銷出去的國債,每個月要推銷出去的貸款等等,把每個銀行職員都壓得喘不過氣來。
為了充分的“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銀行的獎金乃至工資都是與各項指標相聯絡的。完不成任務而拿不到工資,甚至為了完成任務把工資貼進去的,大有人在。所以,直到90年代,銀行都不在最受歡迎的工作列表裡,在這個年代,電霸王水閻王才是最好的單位。
不過,銀行也是有權利的。一方面,他們是求著人貸款出去,可另一方面,那些發不出工資的國企和吃飯財政的政府,也是求著他們貸款的。
現在的各級單位都肩負著為職工謀福利的責任,每年的職工考核職工打分都不是說笑的,一級領導要是年年負分,那是很難幹下去的,至於蓋簡易樓分給職工,蓋小樓房分給領導的事情,更是少不了從銀行借錢。
所謂晴天送傘,雨天收傘,沒有哪個單位,永遠都遇不到雨天。
而就國內目前的狀況,小小的一家分理處,也能牽出無數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