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景色,不吹上一段怎麼行。”
早已迷上主人手中長笛發出的聲音,閃電應聲收斂步伐,漫步輕盈地邁著小步,等著再次聆聽那優美動人的聲音。
《憶》再次從長笛中響起,好像以往那般細若源遠流長的細流,卻還隱隱加雜著驚濤駭浪;像是在對親人訴說心中的疾苦,卻又在其中帶有幾分對理想的執著與堅定。不覺中,閃電莫名其妙地停下了步伐,豎耳聆聽那優美動聽的聲音。雖然聽不懂,卻也處於感動之中。
路過的行人均停止了步伐,瞠目結舌地望著這一人一‘馬’。這匹馬就夠誇張了,可這主人更是誇張,如此好馬,不上馬鞍不說,他還側身斜坐其上。讓人驚訝的不止這些,比如說他手上那根銀光閃閃的長管,他們就沒有見過。那根長管所發出的優美聲音,他們更是沒有聽過。不知不覺中,聽到笛聲的人均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淚水。
正在這時,幾輛馬車朝著黃九智的方向迎面飛馳而來,因為行人擋住了去路,馬車內已有人開始吆喝:“讓開!讓開!綵鳳的車架,誰敢阻擋?!”
從笛聲中驚醒,行人化作鳥散。
閃電卻是動也未動,依舊沉浸在笛聲之中。
眾馬車均被阻在道中,除了為首的那輛馬車,後面的馬車內幾呼都有人出來叫罵。這時,從為首馬車內走出一位白髮老者,面色頗為慈善,膚色健康,國字臉,一雙深邃的雙目瞟了身後叫喊的眾人一眼,騷亂頓止。
閃電身上,黃九智的笛聲已止,淡淡掃了擋在面前的眾車馬一眼,意識一動,收回長笛於戒指空間內。輕呼道:“閃電!我們走!”
閃電發出一聲鳴嘶,眾馬齊驚,紛紛閃向兩旁。
“這位小友請留步!”那白髮老者朝黃九智拱了拱手道。
已過了第一輛馬車的黃九智止住閃電,回首,朝白髮老者淡淡道:“不知老丈有何指教?”
“混蛋!這是才女綵鳳的義父鄒衍前輩,你怎可不下馬行禮?”
“這是什麼人?太囂張了!沒見過這等長幼不分的。”
“這人當真出有教養!竟然斜坐馬背上與鄒前輩答話!”
“……”
眾人一片叫罵。
名叫鄒衍的白髮老者瞪了叫罵者一眼,這些人立即止語。
“原來是五德始終說的鄒前輩!晚輩平凡見過前輩!不敬之處,還請原諒!”震驚之餘[那個歷史上,此時的他不是已經死了麼?……],黃九智跳下閃電,朝鄒衍恭敬地還了一禮。
也難怪黃九智如此吃驚,他所知道的歷史中,鄒衍是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齊國人,與亞聖孟子是老鄉,但生活年代在孟子之後。儒家想“克己復禮”,講究仁義禮智信,各國國君不接受禮的制約。鄒衍是研究陰陽五行的,他便將當時流行的五行生剋的原理,由自然界引申到社會變化、朝代更替中來,稱為“五德終始論”。意思是說,一國的興亡不是你國君一人說了算,而自有生克的規律;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這個德便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來代表,叫五德。你是火德,德衰,便有水的德克你;你是水德,德衰,便有土德來滅你,依此類推。這個理論一出,許多國君有所顧忌了,都紛紛邀請鄒衍來講學,對他十分敬重。鄒衍還有一重要的理論,就是“大九州”論,是說神州(中國)內的九州是小九州,神州之外還有同樣的八個大州,連神州算在一起是大九州,這才是整個天下。這個說法不是考察來的,以當時的交通、通訊條件也是無法考察的,而是鄒衍推斷出來的。這個“大九州”論,已大致符合今天世界大洲的景況,這在當時是需要多高的智慧啊。這個理論也是在打消當時眾國君以自己為中心的霸氣,讓其不要孤芳自賞、自高自大!
當時北方的燕國屢遭侵略,十分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