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面攻克它。重慶與成都之間,有水路相連線。透過萬川之流的江河,巴蜀的兩個重心可以連成一體。
河東在中原之上,關中、河北之間,是整個北方的樞紐。形勢在九州之中最為完固,其東太行為其屏障,其西大河為之襟帶,於北注、雁門為之內險,於南首陽、底柱、析城、王屋諸山濱河而錯峙。汾河、漳河、沁河縱橫其中。河東地勢高峻,俯瞰三面;與外部聯絡的道路大多利於外出而不利於入攻。所以,每當形勢有利,就可以三面出擊,而一但旦形勢不利則可憑險而守。關中與河北的爭奪往往就取決於河東的歸屬。
山東在中原之右,河北、江南之間。其地勢不利於守而利於縱橫四出。南北向的大運河和東西向的黃河在這裡交匯,從而使山東成為了南北之間的樞紐。河北南面門戶須依託山東才能完成,而江南淮泗上游也必須藉山東以為遮蔽。
荊襄在中原之下,巴蜀、江南之間。外有山脈為其險阻,內有大江大河通往四外,自荊襄逆江而上,是從東面進入巴蜀的唯一通道。其是長江上下游的樞紐,以江南立國者無不恃荊襄為上游屏障,而自巴蜀經略中原,也必須透過藉漢水北上,從而使荊襄具有了“用武之國”的稱謂。
漢中在中原之左,巴蜀、關中之間。關中夾在秦嶺和大巴山兩條几乎並列的山脈之間。秦嶺是關中南面的屏障,東有武關,西有散關。但是,有三條□可以穿越秦嶺中部,成為漢中與關中之間的通道。這三條□就是著名的褒斜道、儻駱道和子午道。是故秦嶺之險,漢中與關中共享之。大巴山是巴蜀北面的屏障,穿過大巴山,也有兩條通道,可以使關中和巴蜀相連通。這兩條通道名氣更大,就是無數流傳千古的詩詞文章中都榜上有名的金牛道和米倉道。是故巴山之峻,漢中與巴蜀各分之。這樣,漢中這個地方就好玩了。南北的利害關係在這裡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因此在此異常膠著,往往一時的得失就足以產生決定天下全域性的影響。而更好玩的是,西漢水一帶,有一條從漢中通往隴西康莊大道。眾所周知,關中、巴蜀仰攻隴西難,自隴西下攻關中、巴蜀易。這使得漢中在爭霸天下的角逐上有了更廣闊的戰略意義。
而中原,四通八達,合天下之全勢。不論中原趨四周,還是四周趨中原都非常便捷,因此也就成為了天下的中樞。是為進取天下,中原為必取之地;安定天下,中原為控御中樞。
以上這九處,就是所謂的九州。此九州者,山河阻險,周流內外,決興衰,定存亡,故謂之九鼎。而九州之間的關係,及其在天下興亡中的地位,則更像是一盤圍棋。
夫天下大勢,勢如棋盤。關中、河北、江南、巴蜀居四角,河東、山東、荊襄、漢中為四邊,而中原居於腹心。四角之地,皆被山帶水,沃野千里,地方膏腴。進可以攻,退足以守,據之可成萬世王業之基。四邊之地,山河險要,夾兩角之間,溝通中原。中原居於四方之中,合天下之全勢。是故,天下有事,常起於四角而爭於四邊。已而據邊角而有兩翼,卒逐鹿於中原,是為問鼎天下。
通俗一些說,就是關中、河北、江南、巴蜀這四個地方,佔據著天下的四個角。四角之地,一般都有其天獨厚的地理和社會條件,能夠憑藉優越的經濟條件、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和險阻的山川形勢形成一種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態勢,從而能夠支撐起龐大的政治軍事集團,容易形成穩定的大後方。所以,天下一旦大亂,興起於四角的勢力更容易建立起區域性的秩序,為後來的逐鹿天下積蓄起足夠的力量,
而河東、山東、荊襄、漢中這四個地方分別夾在兩角之間,是構成天下一盤棋的四個邊。四邊之地,雖然從綜合條件上說不如四角,但它們也具有比較險要的山河形勢。更為重要的是,它們夾在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