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不已,俯首認錯。訊息傳了出去,四方僧眾慕名而至,常有數千人隨侍左右。齊文宣帝聽說稠禪師聚眾於林慮山,便親自帶領驍騎數萬,前來*。稠禪師率眾出山迎候,於文宣帝面前作法,讓數千根造寺樑柱在空中翻騰搏擊,聲若雷霆,嚇得文宣帝叩頭認輸。三十年後,隋文帝路過幷州,見此寺院,“心中渙然記憶,有似舊修行處,頂禮恭敬,無所不為。處分幷州大興營葺,其寺遂成。時人謂帝即大力長者雲。”此雖近乎野史,世人多不相信,但卻引起李尋歡的深思。“飽食筋肉,充滿神力。”這不是易筋經的最高境界嗎?從此李尋歡面對寺中神像時,更多了幾分敬畏與祈求。 。 想看書來
一、開竅之刃
在近一年時間內,李尋歡遍覽武功秘籍,卻失望地未找到關於“洗髓經”的有用訊息。念及與孫小紅三年之約,即將到期。遂與眾僧辭行。他為免諸人勉留,將畢生所學武功、所思所悟著述下來,並附留飛刀一把,都留存少林寺中,讓少林武功從此更添異彩,更宣告終身不去少林俗家弟子名份。方丈可舍與圓智諸僧見其去意甚堅,已不可回。也紛紛將自身習練一些不傳秘技向李尋歡傾囊相授,李尋歡一一謝罷,遂辭寺起行,身邊卻帶上了那咸陽少年張平。原來一年來張平日來服事殷勤,求李尋歡收其為徒。李尋歡初不肯,後見其志誠心堅,資質亦可造就,就收下這關門弟子。於是師徒兩人不日收拾行裝,從河南下陝西,過蜀道,入四川。千山萬水,說之不盡。這日回到川西邛崍鎮附近,早有孫氏族人來迎。原來李尋歡這三年來信守約誓,不時與孫小紅通訊,告知遭遇種種,故得如此。
到得歸來客棧,從側門入,徑歸後宅私苑。孫小紅與媳婦、孫子及幾個貼身下人已設宴恭候。夫妻相見,自不免一番唏噓。途中李尋歡早除僧裝,短髮漸長,青袍蕭然。張平英爽少年,俱得眾人歡喜。李尋歡見孫小紅三年間富態更甚,分明一個婆婆相了。媳婦賢惠。只聞說兒子仕途不順,猶在浙東原任上,三年來只得兩次回家探親。李尋歡聞言嘆息,只得安慰媳婦幾句,說是家中後顧無憂,如若仕途不順,大可學陶淵明歸去來兮,且家中孫小紅持家有道,絕無凍餒之理。媳婦點頭稱是,破愁為笑。但李尋歡知兒子性情,勢必擇善固執,不肯輕言退隱的。看來這個兒子,以後還要為之憂心。兩個孫兒乖巧聰明,看來他日亦是可造之材,
令李尋歡稍感喜慰。李尋歡慮及於此處孫小紅乃一方豪強,結識四方,自己形跡不便,提出回雙泉湖谷舊居。孫小紅見丈夫此次歸來,氣勢更隆,直似年方盛壯,鬱鬱蔥蔥。而自己已盛年不再,看朱成碧了。兩相睽異,實不宜人前成雙成對,只得眼睛紅紅的答應下來,只希望過些年自已退休下來,再與丈夫於那深谷桃源,俗世非議不到處做對神仙眷侶吧。於是一飯無話,留宿月餘。李尋歡與張平遂告別孫小紅,自回秘谷舊居去了。行前孫小紅早將李尋歡情狀向谷中長老通告,是故李尋歡回巢無礙,也就安定下來。孫小紅是族長,谷中例有口糧分派。故李尋歡也無須憂心生計。但李尋歡也依然將孫小紅三年前交與他的一筆鉅款交谷中公用,以不白食惹厭。眾人一時無不服其高義。於是李尋歡在谷中日對張平耳提面命,督其練功。張平既遇良師,又入靈境,功力增長自如江河決堤,滔滔千里了。
這一日師徒兩人論及劍道,李尋歡告訴張平當年梅谷一夢,夢到飛刀“開竅”。這些年一直思索此事,苦苦不得其解。然於少林寺與新並武之藏一戰之後,手中飛刀似有激變。日後持刀練功,覺其自有靈氣運轉,莫非已然開竅?但靈氣微弱,似有還無,無法更進一步。張平聞罷心一動,脫口道:“莫非寶劍如人,也須經受磨歷錘打,方能開竅?”李尋歡聞言掀須大笑,說:“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