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但不能不令人感到幾乎絕大部分都是缺乏科學性和簡單化的
‘奉命文章’”178。
我認為,建國初期搞的這些文化批判運動,不只是方式、方法不對頭,而是“滅資興無”這個戰略指導思想值得重新審視:
其一,“滅資興無”的“資產階級思想”內含是什麼?“無產階級思想”內含又是什麼?從歷年來搞的文化思想批判看,“無產階級思想”內涵是指集體主義的(排斥個性、個體),單一化的(排斥多樣性),純而又純的(消滅各種矛盾),理想主義的(排斥現實利益),禁慾主義的(排斥物質利益)的要求和理念。凡不符合這一理念的思想、行為,都被認為是“資產階級思想和世界觀”。“文革”結束以後的“清除精神汙染”運動,則把“爭民主,爭自由”,主張“加快政治體制改革”,以及凡是在任何問題上說“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主張“改革開放”,都被視為資產階級自由化,因為這樣“發達的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很快就會打進中國的市場,中國的民族經濟很快被摧毀”179。甚至連青年人喜歡穿瘦腿褲,也曾被指責為“資產階級生活方式”,有的青年反問:幾寸寬的褲腿才是無產階級呢?
社會主義文化戰略的幾個問題(3)
其二,“不破不立”的口號科學嗎?早在1954年周揚代表官方所作的《我們必須戰鬥》的動員文化批判的報告中,就曾講到:“只有經過這種批判工作,才能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學術界樹立真正領導的地位。‘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這個批判運動,同時也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建設的運動”180。60年代,著名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1966年5月16日),即“通知”,進一步明確提出:“不破不立。破,就是批判,就是革命。破就要講道理,講道理就是立,破字當頭,立就在其中了”。這些提法表明,“不破不立”說,把新與舊、唯物與唯心以及不同學術學派之間的關係,統統視為你死我活、勢不兩立,這顯然是片面的;“破就是立”,根本說不通。破壞是破壞,建設是建設,兩者雖有聯絡,但破壞決不等於建設。幾十年來的歷史說明,要張揚馬克思主義,僅僅批判唯心論是不夠的,必須認真地下功夫用馬克思主義研究有關思想文化學術領域的問題,並從中得出有說服力的新的結論才行。也就是說,光有“破”是不行的,必須有“立”,“立”是根本;“立”什麼?立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世界觀和方法論,而不是立“絕對地位”,“絕對權威”,思想學術領域的權威、地位,靠主觀的、人為的去“立”,是立不起來的,它是一種客觀的社會評價和多數人的共識。
其三,長期以來在學術領域,“資產階級唯心主義”一直是革命與批判的主要物件,不管是批胡適、俞平伯,還是批胡風,他們的主要罪名都是販賣“資產階級唯心主義”。其實,唯心主義只是人們的一種認識路線。從人類發展史上看,唯心主義與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比較,它突出了人在認識世界中的主觀能動作用,是個很大的進步。從一般的認識論角度講,唯心主義是人們認識世界過程中,由於種種複雜的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很容易出現的一種失誤。把唯心主義和資產階級緊緊捆在一起,是把認識問題簡單化、政治化、階級化了。很容易造成一種誤解,彷彿封建階級沒有唯心主義,無產階級根本不會犯唯心主義錯誤。即使從學術角度講,唯心主義也並非一無是處。凡認真讀過幾本不同學術流派著作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有些“唯心主義著作”,十分深刻而有價值。相反,不少“唯物主義著作”,並不一定本本有真知灼見。列寧說:“聰明的唯心主義比愚蠢的唯物主義更接近於聰明的唯物主義”181,正是對“聰明的唯心主義”著作的肯定。具體到一個學者、一本書,情況又十分複雜。有的總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