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經濟上善於利用美國在亞洲發動的兩場大戰韓戰和越戰之機,專mén扶植一批大財閥引進當時最新式的重工業提升國家工業基礎實力,金宇中的大宇集團就借這股東風一舉成名。
金宇中本人也是個典型的工作狂,對他來說,吃住行等享受都不重要,唯一感興趣的就是不斷工作,最難受的就是無事可做。並且他在經營中秉持冒險的原則,認為歷史是由冒險家開創的,總是不餘遺力的瘋狂擴張企業規模。
他在90年代提出了“全球化經營”的概念,在這個方針指導下,他在全世界展開了多次大收購。大宇在海外的企業因此短短時間由15家jī增到600多家,在大宇海外擴張最高峰時期,它曾創下每3天接管一家企業的紀錄,但是也埋下了許多企業收購前嗎,沒有詳細分析,收購後業務陷入停頓和虧損的窘境。要大量跨國收購企業,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支援,大宇就對外大肆舉債。到1995年,它的債務已高達190億美元;而去年金宇中不顧集團實際,逆市擴張,債務額更攀升至500億美元,超過其淨資產的5倍
這就為大宇的崩潰埋下了重大隱患,同樣是利用收購起家的楊星深知這樣做的弊端,讓一家企業短期融入另一家企業,絕對是個重大挑戰,更何況是去另一個國家展開收購,置身完全陌生的語言和文化環境,對許多員工來說光適應新環境就需要很長的時間。中星集團總部特設有一個企業融合辦公室,就是為了加速被收購企業員工文化和管理制度各方面的磨合,即使這樣仍問題頻出,王伊人之前就負責這一塊,真是心力俱疲,她主動辭職去進修估計就有這個原因在裡面,所以即使沒有前世記憶,楊星對大宇集團的前景很不看好。
過度的擴張從來都是失敗的前兆,如果沒有亞洲金融風暴這根導火索,大宇的危機還能再拖延一陣,但之前大宇因為擴張過快導致集團債臺高築,而急劇擴張卻沒有帶來相應的回報和贏餘來支撐集團業績。在金融風暴前大宇集團完全靠的是大銀行德貸款維持,一旦失去相應的貸款,集團立馬就會陷入危機。
這個事實不是沒有人發覺,尹真當初身為大宇企劃室專務就特地提出過這個問題,但這和金宇中的意圖完全對立,摩擦之下他不得離開大宇。其實金宇中本人在事發前對此也有一定認識,他說過大公司一旦動起來好像滾雪球般停不下來,如果處於虧損狀態,最好的做法就是快刀斬luàn麻。但說是一套做是一套,韓國經營之王的盛名之下,讓他面對自己辛辛苦苦培養起來的大宇集團的困境時,他就沒有了正確的判斷,導致大宇這艘大船徹底沉沒。
而當時同樣處於困境的三星集團,他們的做法是大刀闊斧砍掉旗下多個不盈利的業務,甚至連核心業務,當時盈利很好的三星化工都出售了,全心投入資訊微電子製造領域,在欠債200億美元的情況下咬牙苦撐度過了金融風暴,鳳凰涅槃一舉成為消費電子業的巨頭,兩相對照,高下立判。
反過頭來再看大宇集團,金宇中在金融風暴中居然一反常規的不是選擇收縮公司業務,而是選擇了繼續擴張,可惜這次他的魔法bāng失靈了,這種瘋狂的做法帶來的是大宇的加速毀滅,病入膏肓的大宇喪失了最後得救的機會。97年大宇集團從韓國第四大財團一躍升為第二位,只是大宇迴光返照的虛張聲勢而已。進入98年後,整個韓國經濟因為金融風暴動dàng不休,作為各大財團支柱的金融業首當其衝受創最重。韓元大跌後,大宇背後的四大銀行因為資本急劇縮水被迫宣佈放棄對大宇的支援,大宇的業務登時就陷入了危機。
這時候大宇所欠的債務已經突破了800億美元是它本身淨資產的5倍,已經早已超越了普通企業破產的標準,如果不是大宇的名氣擺在那裡,相信大宇mén口早就被債主和股民給淹沒了。這種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