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遼東如今的情況,除了遼西等地好一些之外,其餘的當真是千里無雞鳴,百里無人煙。當務之急就是趕快恢復遼東元氣,大量移民,精煉士兵,囤積糧草,等待時機。
朱明王朝已經維繫了二百多年,也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只要不是建奴搶走,落到自己的手裡,說不定會更好!
野心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時勢造英雄,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整整一夜,張恪都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思考著下一步的行動,如何才能把握住敏感的時機……
就在崔呈秀他們到遼東的十天之後,京城又派出了第二波的欽差,帶著天啟的聖旨,一路狂奔到了奉集堡。
“恭喜國公爺,賀喜國公爺,聖上下旨意,加封您為安東王,還請國公……額不,是王爺,趕快接旨吧!”
崔呈秀滿面春風地前來送信,可是四下一看,張恪卻不在了。(未完待續……)
第五百零一章 渾河邊的祭祀
“崔閣老,不知道平遼公何在,快請他來接旨。”
說話的正是剛剛趕到遼東的欽差楊景辰,此人是萬曆四十一年進士,初熟翰林編修,此後一路升遷,從左春坊到詹事府,再晉升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標準的清流升遷路線。
除了禮部之外,別的各部都沒有幹過,也沒有地方經驗。按照道理怎麼也輪不到他跑到遼東。可是偏偏張恪光復遼東這件事情太大了!
大到超出想象!
義州兵出兵之時就有必勝把握,更何況還有很多土地沒有收復,張恪就沒急著大肆慶祝,還督促著人馬一面進軍,一面恢復秩序,安撫民生,處置漢奸。
對於京城,乃至整個天下來說,從建奴手裡搶回遼東,一雪恥辱,是多少年沒有的特大喜事。
確認了情報準確之後,從廣寧,義州,到山海關,再到京師,向南波及山東,兩淮,江南,到處都是歡聲笑語,到處都是熱烈慶祝的人群。
百姓們燃放鞭炮,舞龍舞獅,各地的茶館戲園子全都爆滿,幾乎所有人都在說著遼東,說著張恪!
平遼公的大名四海皆知,無人不曉!多少人說起來都豎大拇指,讚賞一句:生子當如張永貞!
就算是最挑剔刻薄計程車人,這一次都對張恪讚譽有加,各地的鄉紳名流一起聯名上萬言書,提議破格封賞張恪。
國公之上的只能是王爺,更何況當年張恪還和天啟有過約定,不光復遼東,就不受王位。
如今遼東恢復,封王就成了必然。
當然王爺也是有分別的,朝廷有人提議要封一字王,也就是親王,可是經過一番爭論。還是決定封為郡王,禮部商討了三天,弄出了一個安東王的封號。
為了表示對張恪的尊重,天啟特意下旨,派遣禮部侍郎楊景辰前來詢問張恪的意見,如果沒說的,立刻封王,並且讓張恪進京,午門獻俘,接受丹書金券。如果對封號不滿。再進行更換。
可以說天啟的安排還算貼心。可是楊景辰到了奉集堡之後。竟然撲了個空,張恪不在府中。
“楊侍郎,或許王爺有急事,畢竟遼東乃是戰場,和其他地方不同嗎!你還要多多體諒才是。”崔呈秀努力勸道。
楊景辰不置可否,坐了一刻鐘,從外面盧象升急匆匆跑進來,說道:“啟稟二位欽差,國公爺昨夜領著大軍向瀋陽進發。走得突然,卻是沒法接旨,還請大人寬宥。”
崔呈秀渾不在意,笑道:“軍務緊急嗎。把瀋陽拿回來,再宣旨也不遲,我們先告辭了。”
楊景辰陰沉著臉,跟著崔呈秀走到了門口。突然說道:“早不走晚不走,偏偏趕上這時候走,怕是要躲著我吧!”
盧象升頓時眯縫起眼睛。譏笑道:“大人身為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