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3/5頁)

略,即每次比賽用馬採取隨機策略,不讓田忌預先知曉,那麼田忌獲勝的機會必定大大小於齊王獲勝的機會,齊王不會發生必輸的結局。因此,齊王的錯誤在於沒有使用混合策略。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小偷(2)

應當說明的是,田忌賽馬是著名的中國古代博弈故事。但其田忌獲勝的博弈結果則不是博弈論所能夠給出的。博弈論假定了每個參與人都是絕頂聰明的(理性的),博弈論給出的是,田忌和齊王都應採取混合策略,此時有一個混合策略均衡。田忌賽馬從反面印證了納什均衡的含義:若某個參與人主動改變均衡策略,他的收益會降低。這裡,主動改變均衡策略而收益降低的參與人是齊王。

5.《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與資訊不對稱的博弈

如果我們用博弈論的眼光看《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完全是一部記載著許多博弈案例的著作。當然,羅貫中不可能用“博弈”一詞。如果我們用一詞來概括《三國演義》,這個詞就是“計”。計,即計策或策略也。用計,即用策略贏對方。用計算敵,不僅要自己選擇恰當的計策,而且要算準對方要用的計策,這不就是博弈?現在讓我們看《三國演義》中著名的空城計博弈。

諸葛亮誤用馬謖,致使街亭失守。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蜂擁而來。當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五千軍士,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士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訊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旗盡皆藏匿,諸軍各收城鋪。開啟城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而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司馬懿自飛馬上遠遠望之,見諸葛亮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司馬懿頓然懷疑其中有詐,立即叫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急速退去。司馬懿之子司馬昭問:“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司馬懿說:“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孔明見魏軍退去,撫掌而笑,眾官無不駭然。諸葛亮說,司馬懿“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我兵只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去,必為之所擒。

這就是為後人廣為傳頌的空城計。這是一個資訊不對稱的博弈。

這裡,司馬懿不知道自己和對方在不同行動策略下的支付,而諸葛亮是知道的,他們對博弈結構的瞭解是不對稱的,諸葛亮擁有比司馬懿更多的資訊。這種資訊的不對稱完全是諸葛亮“製造出來的”。因此這是一個資訊不對稱的博弈。

在這裡,孔明可以選擇的策略是“棄城”或“守城”。無論孔明所選擇的是“棄”還是“守”,只要司馬懿明確知道在各種可能的情況下他自己的支付,那麼孔明均要被其所擒。孔明惟一的辦法就是不讓司馬懿清楚地知道他自己的策略結果。孔明透過空城計,目的是降低司馬懿進攻的可能收益,使得司馬懿認為,後退比進攻要好。

司馬懿

孔明

進攻

後退

守城

被擒;大勝

逃脫;不勝不敗

棄城

被擒;大勝

逃脫;不勝不敗

在資訊不充分的情況下,理性的博弈參與人不是使自己的支付或效用最大,而是使自己的“期望支付(或效用)”最大。比如:如果讓你在“有50%的可能獲得100元”與“有10%的可能獲得200元”兩者之間進行選擇,你當然選前者,因為前者的“期望所得”為:50%×100=50元,而後者為:10%×200元=20元。理性的人是選擇前者的。

最新小說: 全民航海:開局獲得海神權杖! 王者:邊路第一惡霸,震驚全網 三萬毫米殲星炮,這片廢土我來罩 化身NPC:我與玩家和平共處 籃壇第一外掛 我一體校生:成為拳王很合理吧 不是御獸師咋了?我有一國御獸 魔法書成真:開始夢域副本 眉山蘇氏,蘇允最賢 超能進化:我的兵種有點貴 龍族:路明非的逆反劇本 末日遊戲的違規者 我把NPC拐跑後遊戲崩了 捱打永久加生命,開局即無敵 強制遊戲 從EVA開始的穿越之旅 NBA帶著西蒙斯踏上籃球之巔 網遊:女孩子也能成為大佬 國乓!讓我成為我的榮耀!! 光與暗的交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