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高檔消費品的態度一向是“yù禁於徵”,就是不明令禁止進口,但是要加上幾倍的高關稅讓購買者知難而退,這源於建國初期中央反對奢侈làng費之風,提倡勤勞節儉的艱苦作風思路產生的政策。
可改革二十年,國內已造就了一大批隱形富豪,財富的增長自然讓他們想過上更高檔的生活。但呆在國內想採購奢侈消費品,就得白白多掏幾倍的稅錢,讓他們深感不公平而不忿,而開放帶來的出國旅行也不再是難辦的事情。
所以許多富翁選擇去國外尤其是鄰近的香港大采購,怎樣讓海外遊變成海外大采購就成了旅遊公司的必修課。並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前高高在上的大宗貨物如汽車以及消費類電子產品比如進口家電手機等,也逐漸放下身段開始把目標盯上了國內腰包鼓起來的中產階層。這幾年沿海走sī如此猖獗,導致程滄海上臺後重拳加以清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畢竟走sī汽車、手機、攝像機賺取比正規渠道高几倍的利潤的確讓人難以抗拒。
烏蘭其和楊星聊起此事感慨頗多,也對上報“離島免稅政策”慎之又慎,畢竟在這方面海南是有過慘痛教訓的,他們想讓《國際旅遊島》計劃透過審批,當然未慮勝先慮敗。海南當初可能的確寄予了中央的厚望,成為國家重點扶持的改革重鎮。但現在中央的經濟重心已轉移到長江中下游和沿渤海灣經濟區域,以及大力推進的西部大開發。海南想要重現輝煌,拿出的政策想法必須經得起各界質疑才行。
對於他們談起海南因為走sī問題而導致眾多改革措施夭折的事情,楊星的秘書們雖然參與了擬定《國際旅遊島》計劃的全過程,但對這次轟動全國的走sī大案也只是從書面瞭解一些,對其中的來龍去脈不甚了了。現在有烏蘭其這個省長在場,聽到楊星和他都對此感慨良多,不由好奇的問起了事情的具體細節。
對於1985年在海南發生震驚全國,並且牽扯甚廣的汽車走sī案,烏蘭其作為海南省省長當然能瞭解到許多不為人知的內情,他只用一個字就道出了當時海南上層官員如何敢冒大不韙,挑戰法律界限搞全民走sī,只源於真是“窮”怕了。
當年海南家底實在太窮,八十年代改革初期,在其行政建制尚未脫離廣東之前,每年仍需要省財政給予一億元人民幣的補貼。就是這樣,海南每年能動用的機動財力,也僅有區區四百萬元,幾乎沒有能力自主地進行任何一項基本建設。
在缺乏原始積累的情況下,海南人的心思就動到了別的方面,當時,國務院批轉過一個檔案,《加快海南島開發建設問題討論紀要》,其中指出:“海南行政區可以根據需要,批准進口工農業生產資料,用於生產建設;可以使用地方留成外匯,進口若干海南市場短缺的消費品。”不過,這個《紀要》又明文規定“上列進出口物資和商品只限於海南行政區內使用和銷售,不得向行政區外轉銷。”
而海南的領導們就從這個紀要裡看出了政策的空子,他們想到的是走sī汽車。據當時主要領導說過:“進口1。3萬輛轉賣到內地,賺兩個億就行了。”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這個閘én一開啟,nòng到一張批文,倒賣一輛汽車就可以賺個上萬元。一時間,全島陷入瘋魔,人人爭跑批文,個個倒賣汽車。在1984年上半年,海南的進口汽車才兩千多輛,到7月份,區政fǔ一下子批准了1。3萬輛汽車進口,比上半年的月平均數高出36倍。僅半年,全島便出現了872家公司,個個直奔汽車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