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是開了外掛,寫起文章便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將文章寫完後,再如縣試時那般細細檢查數遍,遣詞造句無誤,韻腳韻律流暢後,這才一筆一劃的用改良版秦氏宋體抄寫在卷子上。
第016章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一篇文章寫完,毛傑舒展一下身體,活動活動胳膊腿,然後將第二部分的第一題展開“上不怨天不足以為士矣。”
“截搭題?我記得截搭題是清朝順治三年以後,由於出題制度等因素所產生的畸形題目。雖然有文獻說宋明皆有,但尚未聽說有在正式考試的場合出現啊。難道是我倆穿越的小翅膀造成的?”毛傑十分納悶,他之所以能一眼看出這是一道截搭題,是因為只是清朝乾隆年間一道會試原題。
這道題如果用標點符號隔開就簡單多了“上不怨天。不足以為士矣。”可惜的是明朝根本就沒有標點符號。斷開之後第一句“上不怨天”出自《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倖。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大意是說:“君子安於現在所處的地位去做應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處於富貴的地位,就做富貴人應做的事;處於貧賤的狀況,就做貧賤人應做的事;處於邊遠地區,就做在邊遠地區應做的事;處於患難之中,就做在患難之中應做的事。君子無論處於什麼情況下都是安然自得的。處於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處於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別人,這樣就不會有什麼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所以,君子安居現狀來等待天命,小人卻鋌而走險妄圖獲得非分的東西。孔子說:‘君子立身處世就像射箭一樣,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術不行。’”
而第二句“不足以為士矣。”則是《論語》憲問篇中的句子。
如果將兩個句子放在一起,根本狗屁不通。但是將兩篇放在一起看,就是君子為官之道——“知其所止,知其所恥。”
說實在的,毛傑在草紙上默寫會元的時文,心中有種很奇怪的感覺,因為這篇時文也有些牽強附會,沒有辦法先寫下來再進行修改吧。
等毛傑將全篇時文默寫完畢,就開始以八股文的形式對其進行修改,逐字逐句的修改,改完詞句後,開始改韻腳韻律,直到自己都覺得這篇八股文的答案做得還算是嚴絲合縫,這才一筆一劃的用改良版秦氏宋體將文章抄寫在答題卷子上。
將兩篇文章都寫完後,毛傑這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這兩篇的作者可都是會元,放在府試當中,如果還不能透過,只能說李知府故意為難我。如此一來,這場考試倒也失去了懸念。”
這時候李知府已經看完所有考生的帖經,其中給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毛傑的改良版秦氏宋體,因此他對毛傑接下來的八股文自然而然地有了興趣,急欲一睹為快,見毛傑已經寫完放筆,正在那等棒子響,準備交卷在下一個放牌時間離場。
李知府急忙走了過去,將毛傑的卷子拿起來回到主座品讀起來。兩道題,每篇八百字左右,對於兩榜進士來說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就能看完。可李知府這一看,卻是搖頭晃腦,直到棒子響也不肯放下。毛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