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成任何一個人,都會心有不甘。
童家只剩下這一根獨苗,楊蘊秋是相信一位征戰沙場多年的老將,能夠抵擋這種災難,因為他見的災難太多,感受過得痛苦也太多,白髮人送黑髮人,固然會讓他傷心,卻不足以壓垮他。
但他相信沒用,得朝廷百官,和皇帝相信他,才有用。
“希望別發生什麼大事。”
可惜,冥冥中自有天定。
應該說,合情合理的,朝中有一些重臣上表,希望替換童林。
吳宓也遲疑,但在這方面,他還有理智:“臨陣換將,是為不祥。”
可那些重臣們,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
“老將軍的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又乍聞噩耗,聽說當時就吐了血,起不了身,病重如此,我等怎能讓老將軍就這樣折在戰場上,如果臨陣之時,主帥不幸身亡,豈不是更加不妙,就算不請童林童將軍回京,也應該派出一位有分量的監軍,可在危急之時,接替童將軍的職務才是。”
大家依舊不習慣叫他侯爺,還是將軍叫的順口。
吳宓想了想,終究還是派出他堂兄,信王吳宗,作為監軍,去了北疆,他想的還不錯,吳宗是出了名的耿直之人,對皇室忠心耿耿,而且因為是王爺,和童林沒有任何齟齬,應該能夠相處的不錯,不至於隨便給童林添麻煩。
這種應對之策,也算是理所當然的事兒,換成任何一個帝王,應該都會做相同的選擇,童林應該也不至於不滿。
吳宓忙碌起來,沒空到學校聽課,卻時常叫學生們去給他送筆記。
楊蘊秋並不理會,只是開始收購各種治療外傷的藥草,呆在學校裡,自己配藥,還把藥方賣給了幾家藥鋪,讓他們也幫忙一起。
他配的藥物十分管用,賣藥方的錢財也多,得來的錢財,都讓他購買了藥物,糧食,鹽之類的東西。
“我怕很快就有難民,還是想怎麼出一點兒力,幫幫那些因為戰爭家破人亡的可憐人再說。”
果然,大批的難民從定州齊州兩地開始向外擴散,本來按說不應該到京城的,奈何,這時節難民太多了,各地想都收容安排,一點兒也不容易,還是有很多人奔向京城。
一來京城討生活容易,二來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皇帝總不能不管。
朝中也有明白人,提前做出的應對措施,也算是挺完善的,施粥舍藥,安頓流民,為了預防瘟疫,朝中還派出醫官,給流民檢查身體。
楊蘊秋也幫了忙,他們書院在郊區,正好分流一批流民,在流民們來之前,他就組織學生,還有讓周圍的村子裡的村民們,替他製作了很多蒙古包型別的帳篷,反正他帶著樣品,製作起來不算很困難。
果然很有用。
京城已經下了三天的大雨,要是沒有這些帳篷,流民們來到京城,恐怕也穿不上乾爽的衣服,吃不上一頓熱熱乎乎的飯菜。
學生們分批出去幫忙,煮的糧食都不是什麼jing細的米麵,也夾雜了一些野菜,都是自己在山上採摘。沒辦法,京城米麵糧價不低,來的流民又多,能省一點兒,還是要省下一點兒。
楊蘊秋也不怕別人說他是收攬民心,誰讓他開的是書院。
書院裡的學生們,難道還不該有一些菩薩心腸?
他一帶頭,其他四大書院也坐不住了,這些年來,這四大書院漸漸讓他們書院壓過了風頭,如今人家先考慮的,總是楊蘊秋的書院,一旦無法透過入學考核,還過不了預科班的考核,才會選擇四大書院,雖說那些書院的山長們,心裡也不痛快,但無疑,所有的讀書人,都很關注楊蘊秋這座書院的動態。
現在這類積德行善的事情,凡是還有一腔熱血的讀書人,都不會錯過。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