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義顯然沒有因為得封車騎將軍而感到喜悅。
但是喜悅的人絕對是更多的。
這惠而不費之法,趙開山用的極好,一下子就籠絡了人心,即使是蘇詠霖的部下們,怕也是有了一批對趙開山印象很好的將領。
更重要的是,蘇詠霖和孫子義誰都不能提出反對意見。
否則就要失人心,部下們就會不愉快。
好傢伙,這個手段可以啊。
蘇詠霖忽然感覺有些時候也不能小瞧這幫喜歡窩裡斗的傢伙,他們大本事沒有,陰謀算計的小聰明還是有的。
趙開山順利完成了這一套惠而不費的高階操作,然後宣佈召開軍事會議,商討接下來的軍事行動計劃。
根據眼下的情況,趙開山定下了非常“遠大”的目標。
他提出,眼下光復軍的聲勢大大增強,正是需要大發展的時候,所以他決定這一次光復軍也是三路齊出。
但是三路齊出的方向比較奇怪。
蘇詠霖和孫子義都被安排向北,而趙開山則負責向西、向南。
具體的安排是蘇詠霖向西北出擊,取德州、博州、恩州,然後北上河北,發動河北豪強參與造反。
孫子義則直接兵出河北,攻打滄州、景州一帶,也發動河北本地豪強參與造反。
兩人的職責都不是攻城略地,而是發動河北豪強參與造反大業,至於能打多少,並不重要。
“山東西路和大名府路在這段時間都有大量本地豪傑起兵反抗金賊,他們迫切的渴望光復軍大軍前往支援,同時當地金賊勢力龐大,所以本帥當仁不讓需要扛起這一職責。”
趙開山“當仁不讓”的承擔起了這一“重要職責”,並且表示要一舉攻略掉山東西路外加大名府路,目標定的很高。
這讓蘇詠霖有種啼笑皆非的感覺。
趙開山這一波顯得吃相就不是那麼的好看。
讓他們兩人在北邊做屏障,而他自己就可以在南邊相對安全的地方攻城略地,擴充勢力,一舉成為光復軍真正意義上的“領帥”。
北邊的金兵顯然比西邊的金兵更多,更難對付。
嗯,一夜過去,趙開山辦事的水準有了肉眼可見巨大長進,這讓蘇詠霖越發的感覺到他應該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肯定有人幫他。
誰呢?
聯想到趙開山給自己的親戚、親信大封將軍,趙氏一門七人封將軍,親信四人封將軍,他頓時明白了。
趙開山這是要搞趙家軍。
搞趙家軍的同時還要把自己和孫子義的身份普通化,而不是進一步拔高。
他在嘗試把自己和孫子義邊緣化,使得自己和孫子義再也沒有威脅他“領帥”身份的可能。
只是不知道趙開山能否應付獨攬大權之後的局面,能否一肩扛起金軍的巨大威脅。
以及趙開山能否面對孫子義的不滿和可能到來的最終決裂。
光復軍的分裂至此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就算不是現在,估計也會在並不久遠的未來。
這似乎是沒有辦法避免的,因為雙方都有各自無法退讓的核心利益,核心利益出現矛盾的時候,不存在誰退一步,只有你死我活。
蘇詠霖並不希望光復軍太早的分裂。
然而孫子義沒有想那麼多,他當場提出了質疑。
“我部轄區在登萊一帶,若要往北,難不成大統領……哦,領帥!領帥想要我部大造戰船,跨海出擊?”
孫子義一臉嘲諷地看著趙開山。
趙開山彷彿就等著孫子義來這樣一問似的,哈哈一笑。
“是啊,我也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所以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