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他題字、作序、寫文章、謀職位的人仍是絡繹不絕,他不勝其煩,遂在報上登出“三不啟事”:一不兼職,二不寫稿,三不介紹職業。
北京大學在蔡元培未當校長以前,開校務會議多半講英語,特別是預科的校務會議,全部講英語。不懂英語的教授,只好像聾子一樣坐在那裡,痛苦萬分。蔡接任校長以後,特別提議校務會議一律改用國語,這引起了外國教授的反對。他們用英語表示“我們不懂國語”。蔡先生針鋒相對,回答說:“假如我在貴國大學教書,是不是因為我是中國人,開會時你們就說中國話!”洋教授啞口無言。從那時起,任何會議發言,一律用中國話,不再講英語。
對於沒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論是什麼背景,蔡元培都力主一律解聘,有兩名英國教授依舊我行我素,帶領學生逛八大胡同。聘約期滿時,蔡元培不再續聘。那時外籍教授多由公使館介紹而來。英國駐北京公使朱爾典找蔡求情,遭拒絕。那位公使大怒,揚言:“我看你蔡鶴卿還能做幾天校長?!”外籍教授告到法庭,蔡元培請王寵惠作代理人,最後校方勝訴。
五四前後,北洋軍閥及其御用文人指責新士風為“洪水猛獸”。蔡元培發表《洪水與猛獸》一文,勇敢宣稱:“今日之士風,可以算是洪水;而今日之軍閥,正是猛獸,非用洪水淹此猛獸不可。”二十多年後,傅斯年先生回顧舊事,猶自感慨不已:“這話在當年是何等勇敢,何等切實!”
蔡元培先生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後,因應酬較多,開銷亦大。他的部屬眼見院長的開銷快超出薪水了,就在原來的薪水之外,多加了200元。蔡元培領到薪水後一算,發現多了200元,很奇怪,就去問主管發薪水的人到底是怎麼回事。他知道原因後,當場就把多加的錢如數退了回去,並召集部署開會說:“一切要按照規定辦理,生活清苦些不要緊,但守法必須要嚴格做到。”
唐紹儀辭職後,蔡元培亦呈請辭職:“敬乞大總統速任教育總長,俾元培得早一日去職,即尸位之咎早一日解免。”當他到總統府向袁世凱當面辭職時,袁對他說:“我代表四萬萬人留君。”蔡元培說:“元培亦對四萬萬人之代表而辭職。”
1930年秋,國民黨某省政府改組,一個北大學生請蔡元培先生向蔣介石推薦他,並託老同學聯名致電蔡先生促成。鄭天挺記得,蔡先生很快給了回電,只有一句話:“我不長朕即國家者之焰。”
【治學】
蔡元培為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專禮堂落成,題了四個大字:“宏約深美”。劉海粟說,這四個字是先生研究過古今中外許多大學問家後得出的科學結論。
蔡元培先生的治學成才四字要訣:“宏、約、深、美”,“宏”指在學習、汲取知識的過程中不要過於死板,知識結構狹窄,而是要把知識結構鋪開、鋪廣,做到博大宏偉,兼收幷蓄,融會貫通,為以後工作、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約”指在基礎已成的前提下,由博趨約,突出個人專長,突出風格,自成一家。“深”意指在“約”的前提下敢於突破,究本窮源,深化知識。“美”則是一種至高思想境界,一種寬大無垠的境界,永無止境。
徐樹蘭是紹城的首富,曾於光緒六年捐銀10萬兩建屋購書,創立“古越藏書樓”,藏經史子集四部書籍15萬卷,編有《古越藏書樓書目》6冊,石印行世。他和弟弟徐又蘭編刻《紹興先生遺書》4輯,凡12種計158卷。蔡元培因叔父曾在徐家教過書,透過這點關係,進入徐家“古越藏書樓”校勘《紹興先生遺書》,他一邊校書,一邊讀書,自1886年至1889年,達4年之久。他遍讀了樓中的萬餘卷藏書,其中重要的書籍均經他親筆批註。有人曾見過經蔡批註的一部《管子》和一部《墨子》。有用紅筆的,也有用墨筆的,蠅頭小槽,書的每頁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