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將關中打造成不亞於巴蜀之地的天府之國,因為那將意味著秦國會變得更加強大。
但呂不韋認為,在上一次合縱中背信棄義的信陵君和魏王圉應該已經喪失了山東各國的信任,是不可能再組織起下一次合縱伐秦的,卻沒想到他們居然找到了足以代替信陵君主持合縱的人。
“仲父,這個龐煖……孤似乎從未有所耳聞,這究竟是怎樣的人,竟然能代替那位信陵君,主持合縱大事?”
大殿中,嬴政看向愁眉不展在呂不韋,往日二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因為外敵的出現而消弭,甚至親切地喊上了一聲“仲父”。
聽著那一聲許久未曾入耳的“仲父”,呂不韋看向嬴政,回想起當年那個抱著一卷書向他提問的孩子,那逐漸被皺紋一點點侵蝕的面容上忽然泛起了一絲笑容。
“趙將龐煖,大王不知道也正常,那是一個從趙武靈王時期就活躍於世的老傢伙了,他可比廉頗還要大上一輪的老將。”
嬴政呆呆地看向呂不韋。
他要是沒記錯,今年的廉頗應該在八十歲左右,而比廉頗還要大上一輪的老將……這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呂不韋回憶起羅網情報中有關龐煖的資訊,說道:“早在趙武靈王時期,龐煖就曾經與武靈王論兵,為趙武靈王闡釋了‘百戰而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的含義。只可惜當年沙丘之亂,趙武靈王身邊聚集的名將散去,龐煖在索性跟著他的老師,道家的鶡冠子先生,一同在楚國的大山中隱居了數十年。”
“原本以為這個比廉頗還要老上一輪的老傢伙應該早就在楚國大山中清心寡慾,不再惦記這些功名利祿了,沒想到他居然會再次出山主持合縱。”
呂不韋幽幽地嘆了口氣,他也的確沒想到山東六國居然還能找出這樣一個老不死的傢伙出來。
雖然趙將龐煖並沒有多出名,但那資歷和歲數擺在那裡。他背後還有道家的背景,參與合縱的各國主將面對龐煖也只能乖乖聽指揮,就算是性格執拗的廉頗都只能乖乖聽話,從某種角度來說,他甚至比起信陵君還要合適。
只是,最令他頭疼的,並非是合縱,而是張機在信中提到了蒲阪津。
(210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