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相同的婚姻模式,因此,任何婚姻模式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如何對待自己動手婚姻?如何認定自己的配偶?排除生物學上的限定,排除人類處於繁延本能而產生的對相近遺傳基因DNA的渴望,更多的社會學、人類學方面的因素,在婚姻模式的構成中起了更為重要的作用。
如果需要用一句話來描述和概括美滿婚姻的訣竅,不妨套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話: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親自嘗一嘗。梨子味道好壞,根據個人口味而定,婚姻是否幸福,各人冷暖自知。
一個婚姻的構成,若論年齡差異,種族差異,文化差異,是問題但並不是關鍵問題,婚姻好壞與否,關鍵在個人感覺,全是當事人個人特定的主觀化產物,一主觀化,難免有些唯心。
有人說結婚的人因為“昏”才“婚”,同種族的婚姻當中,因昏而引發的故事就夠發揮的了,更何況是異族通婚?
於是,想象力得到新的發揮空間,謊話說一萬遍就成了真理,就有了坊間那關於與異族通婚的種種神話。
比如,當一箇中國女人與一個美國男人結婚之後,假如中國女人因迫切希望證實自己婚姻的正確性,或者因為真美滿而想曬一曬幸福,而碰巧還會舞文弄墨,便少不了渲瀉一下多餘的情感,透過媒體散佈一些資訊,這類資訊大致包括:美國男人如何英俊瀟灑,如何溫柔體貼,如何浪漫豪爽,如何健康單純,如何傻得可愛,如何通情達理,如何熱愛婦女兒童,如何幽默風趣,性如何能力強等等,於是,經過渲染的美國男人好象不是人,是天使。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跟美國男人結婚的中國婦女寫的文章,講述她與她的美國老公的故事,幾個故事經她一總結渲染,就變成了美國男人的特色和美德,言之鑿鑿,被當事人描述為至理名言了。
寫文章的中國女人年四十多歲,在中國吃了中國丈夫的苦頭,離婚了,想再嫁人。說老實話,中國是一個陰盛陽衰的社會,客觀現實造成中國婦女,尤其是高齡、高知、高個兒的三高婦女擇偶困難,沒有婚史的知識婦女擇偶難,有婚史的知識婦女則偶怕難度更大一些,看看相關的社會婚姻調查,就不難得出以上結論。
四十歲多的婦女中國婦女在社會中的位置比較尷尬,更何況還帶著一個上高中的女兒?這個離了婚的中國知識婦女想再婚,但約會幾次都無功而返。考慮在國內找物件困難,正好有朋友給介紹了個美國男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網戀,雙方算是有了些瞭解,女人覺得對方條件尚可,有誠意與她結婚,便嫁了過來。
美國丈夫也是 失婚的,有房子有車有工作,是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女方帶著女兒嫁過來,因為以往的經歷,按照中國人的概念,一個離過婚的中年婦女,又帶著一個託油瓶的孩子,過去怕是苦大仇深得厲害,心理上難免有些自卑,美國丈夫對她們母女彬彬有禮、平等相待,這在美國受過教育的好男人中是最普通平常不過的事情,但在這個中國婦女眼裡,卻是聖人一般的舉止和態度,心中對美國丈夫的好感油然而生,於是,丈夫的一言一行就成了聖舉。
首先,說到美國夫婦的經濟關係,這個嫁了美國男人的中國婦女以他們家的例子下結論:美國丈夫要求妻子經歷獨立,這是美國男人尊重婦女的態度,因為,自從結婚那天起,她們家夫妻雙方的經濟賬是分開的!
自這個中國婦女嫁給他的美國丈夫,丈夫就鼓勵她外出工作,然後,夫妻雙方各有各的收入,相互之間經濟狀況互不過問,雙方各有各的信用卡和銀行帳號,雙方財產婚前公證並分開,生活裡雙方開銷各自付帳,分攤煤氣水電費、電話費等各種費用,不象夫妻,象合住在一起的房客,一毛錢都算得非常清楚。
女方有朋友來訪,他們打的去飛機場接,計程車費十塊錢,美國丈夫支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