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說了。
過了片刻,關卓凡繼續說道:“國初至乾隆一朝,書寫詔書,必滿漢合璧;乾隆朝之後,詔書只用漢字繕寫的情形,愈來愈多。時至今日,太后也曉得的,除了最重要的,大多數的詔書上面,已不見滿文。這不是什麼不守祖制,而是用滿文寫詔,實在已經沒有必要——接旨的人聽不懂,頒旨的人不會念,連能寫旨的人,也愈來愈少——還折騰個啥勁兒?那不是脫了褲……”
關卓凡講得興起,差點滑了口,總算及時打住,把後面幾個字嚥了下去。
慈禧偏轉臻首,怪好玩兒地瞅著他,嫣然一笑,說道:“怎麼樣?後邊那個字兒,味道可好麼?”
關卓凡大窘,臉不由紅了,囁嚅了一下,說道:“臣……荒唐。”
慈禧拿筷子在他手背上輕輕一敲,說道:“正傳膳呢,啥話都說!”
關卓凡窘得更甚,正想著要不要起來打個千兒什麼的,御姐替他解了圍:“好啦,不擠兌你了,你繼續往下說吧。”
關卓凡定了定神,說道:“是,臣的意思是,漢話已經有了事實上的‘官方語言’的位子,現在要做的,不過是化暗為明,這樣,才好全國推廣,及於蒙、藏、回。至於滿、漢之間,這個事兒,其實早有默契,亦早成事實,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太后儘管放心。”
頓了一頓,關卓凡又說道:“如果,實在覺得‘官方語言’四字太扎眼了,那麼,用其他的名目,諸如‘通用語’,或者‘普通話’,都是可以的。”
“‘通用語’?‘普通話’?”
“是。”
“嗯,有些意思,且讓我好好兒地想一想。這是第一個關節,那,第二個呢?”
“回太后,臣以為,這第二個關節,就是——若定漢話為‘官方語言’,那麼,拿滿語怎麼辦?”
“嗯,那你說,該怎麼辦呢?”
“臣放肆,給太后回一句笑話兒——涼拌(辦)就好了。”
“涼——拌(辦)?”
“是。臣的意思是:一如其舊。”
“一如其舊?”
“是。滿語本來就是‘國語’,以後,自然還是‘國語’——這‘國語’的位子,自然是比‘官方語言’的位子要高的,最重要的詔書,也還是滿漢合璧,什麼都沒有變,有人就算對定漢話為‘官方語言’有想法,又能說什麼呢?”
慈禧聽懂了關卓凡的意思:將滿語以“國語”的名義高高供起,看上去似有九鼎之重,其實卻是“架空”了的。究其竟,滿語不過一件漂亮的擺設,治國安民,融諧滿、漢、蒙、藏、回於“華夏人”的,是漢話。
“好,這是第二個關節,還有第三個麼?”
“回太后,有的。臣以為,這第三個關節,就是——蒙、藏、回,怎麼看朝廷定漢話為‘官方語言’?”
慈禧點了點頭,說道:“嗯,大約有人——譬如回人,會說,為什麼叫我們講漢人的話,不叫漢人講我們的話——這,似乎不大公平啊?”
關卓凡一笑,說道:“太后聖明,確乎可能有人如此說法。這當然極易反駁的:漢話自然是中國話;藏話、蒙話,也算是中國話——藏話是西藏土著的話,蒙話是蒙古土著的話,西藏、蒙古既入中國,藏話、蒙話,便算是中國話了。”
“可回人的‘母語’卻是阿拉伯話,阿拉伯可不是中國的地方,阿拉伯話,怎麼也不能算是中國話吧?回人講漢話,是中國人講中國話;漢人講阿拉伯話,卻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