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地告誡道;“某可以肯定地告訴你;齊王若留在通濟渠戰場與某決戰;必敗無疑。”
韋福嗣大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欲言又止。他本來想試探一下;齊王的政敵是不是已經派人來行“借刀殺人”計;但旋即想到這根本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完全沒必要試探。實際上李風雲已經說得夠清楚了;只不過自己過度自信;自尊作祟;不願承認失敗罷了。
現在韋福嗣終於知道李風雲為何在尚未立足齊魯的危局下;就不顧一切地殺奔中原了;原來就是要把困在樊籠裡的齊王誘出東都;繼而給山東人贏得分裂東都、破壞中土統一的機會。山東人的圖謀的確太大;他們要利用齊王的野心來蠱惑齊王擁兵自重;而齊王一旦割地稱霸;則東都必然分裂;中土統一大業必然岌岌可危;中土的政治大環境亦將破壞殆盡。
當然;山東人若想實現目標還長路漫漫;任重而道遠;但深陷絕境中的齊王若能善加利用山東人的野望;卻有可能殺出一條生路。
這個計策給了大家互相利用的機會;至於能否實現各自的目標;則要看各人的本事;還要看誰能贏得上蒼的眷顧;風險與機遇並存。如果山東人實現了目標;中土分裂;割據稱霸的齊王未必就不能擁有半壁江山;反之;若齊王勝利了;理所當然繼承皇統;維持中土的統一大業。總而言之;只要齊王始終把握好機會;始終掌控局勢的發展;必能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這一瞬間韋福嗣權衡了利弊;豪賭的心思更大;反正已經深陷絕境;就算在通濟渠戰場上贏得了先手;也難以抗衡聖主和中樞的雷霆之威;而李風雲言辭之間已清晰透露出;現在不僅河南人與河洛人結盟;甚至還有更多的山東勢力在一旁磨刀霍霍;齊王已深陷死局;若想破開這個死局;僅靠信心不行;指望僥倖和運氣更是荒誕;只能順勢而為;與山東人合作;藉助山東人的力量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或許齊王就能絕處逢生。
“齊王與其自絕於通濟渠;倒不如去齊魯殺出一線生機。”李風雲笑道;“明公以為如何?”
韋福嗣沉默不語;但心中已有決斷。
自高齊滅亡;關隴崛起;山東人飽受打擊和遏制;衰落是不爭的事實;為此山東人殫精竭慮要東山再起;陰謀詭計層出不窮;而這次利用齊王混亂東都政局不過是山東人為重建輝煌所做的精心謀劃之一;即便齊王不願合作;他們亦有其他辦法達到同樣目的;比如蠱惑齊王擁兵自重可以挑起關隴人內鬥;但摧毀齊王同樣可以激化矛盾挑起東都內訌;兩者均可達到混亂東都政局之目的。而東都政局越混亂;國內局勢就越惡化;山東人乘機掀起叛亂狂潮;中土局勢必將一發不可收拾。
任由山東人搞事;任由山東人崛起;任由國祚動搖;任由中土統一大業敗亡;都不符合關隴人利益;至此關鍵時刻;若齊王和關隴人為一己之私利畏懼退縮;不但無法拯救自己;還無法保護國祚安全;保全關隴人的切身利益;反之;若齊王和關隴人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為拯救自己而戰;為保護關隴人而戰;為護衛國祚而戰;即便敗了亦俯仰天地。
。。。
第兩百四十五章 為什麼要越獄?
韋福嗣沒有做出任何承諾;告辭而去。
李風雲很興奮;很激動;在由韋福嗣親臨所帶來的巨大壓力下的靈光一閃;給他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可能會改變歷史的重大機遇。
李風雲內心深處渴望改變歷史;如果歷史改變了;中土或許就能逃過即將到來的分裂和戰亂;中土千千萬萬無辜生靈或許就能逃過死神的吞噬;然而;個人的能力太過渺小;螳螂擋車、蚍蜉撼樹終究是一場夢幻;唯有駕馭改天換地的力量;才有可能改變歷史前進的方向。
齊王楊喃和支援他的關隴本土政治集團;力量強大;如果因緣巧合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