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危機;現在白髮賊來了;齊王還會遠嗎?如果齊王假借剿賊之名;尾追白髮賊而來;東都政局會發生何種變化?
怪不得上任太守李丹在去年的通濟渠危機之後;想盡辦法調離梁郡;甚至不惜主動請罪降職;本以為李丹是害怕政敵抓住這個把柄打擊他;於是以退為進;現在才知道李丹太聰明瞭;他早看到了今日危機;所以才逃之夭夭。如今怎麼辦?郡太守有些傻眼;如果通濟渠危機是單純的叛亂行為;那好辦;向東都求援;剿賊就是;但現在通濟渠危機只是表象;而真相是皇統之爭;皇統之爭太複雜了;陷進去了便是一步天堂一步地獄;九死一生啊。
郡太守彷徨無計;只好不恥下問;再度問計於這位鷹揚郎將。這位鷹揚郎將說了四個字;靜觀其變。
靜觀其變就是不作為;這對軍方來說可以;畢竟宋城鷹揚府就那麼點人馬;首戰失利;現在也只能緊閉城門;據城堅守;想作為也做為不了;而對地方官府來說就不行了;不作為的後果極有可能演變成一場災禍;屍橫遍野;生靈塗炭;於是郡太守放低姿態;再度求教。
這位鷹揚郎將沒有直接獻計;而是把上任太守處理通濟渠危機的辦法詳細告知。上任太守李丹求助於地方勢力;讓地方上的貴族豪望發動鄉團宗團力量;堅守每一座城池每一座莊園;最大程度地保護每一個平民百姓的生命財產;最終得以把損失降到最低。
郡太守稍一思索就明白了。這位鷹揚郎將說話很含蓄;實際上還是靜觀其變;還是不作為。白髮賊是衝著通濟渠來的;劫掠的是通濟渠;要對付的是東都的大權貴;所以通濟渠一線的地方官府和鷹揚府只要冷眼旁觀;只要不與白髮賊爆發正面衝突;必會形成一種互不傷害的“默契”;你打你的通濟渠;我守我的城池;大家互不於涉;各於各的;各取其利。
郡太守告辭回府;急召地方貴族豪望;商討剿賊護渠之大計。
韓相國接到太守府的邀請時;正與幾位地方豪望商討通濟渠危機爆發後的應對之策。
上個月韓相國曾奉楊玄感之邀秘密趕赴黎陽;獲悉了楊玄感的兵變之計。他沒有選擇;只有義無反顧地追隨楊玄感;把兵變進行到底;於是他返回梁郡後;便積極聯合通濟渠兩岸的黑白兩道力量;秘密籌劃舉旗造反一事。韓相國早有“王侯將相”之志;尤其自王薄在長白山舉旗;李風雲在芒碭山造反之後;他就與一幫“志同道合”者秘密籌劃此事了;只是通濟渠乃南北運輸大動脈;始終在東都的關注之下;稍有異動必遭捕殺;所以遲遲找不到舉旗的時機。這下好了;有了楊玄感的兵變;東都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楊玄感身上;他就可以從容舉旗;然後拉起一支隊伍;積極響應楊玄感;幫助楊玄感實現兵變之目的。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關鍵時刻;李風雲突然再一次殺到通濟渠;聯盟大軍蜂擁而至;此舉必會引起東都的注意;而東都為確保通濟渠的安全;必會派遣大軍進入通濟渠戰場剿殺李風雲;如此一來通濟渠形勢驟然惡劣。面對危局;韓相國和他的同盟者怎麼辦?是乘勢舉旗;還是按照原定計劃;在楊玄感發動兵變後;再伺機舉旗?
如果利用李風雲混亂通濟渠的機會乘勢舉旗;韓相國的確可以贏得一個相對安全的發展期;但李風雲是否甘心為韓相國所利用?是否會為韓相國的發展壯大保駕護航?
李風雲今非昔比;他的實力很強;就如一頭兇猛的老虎;而韓相國剛剛舉旗;就如一隻嗷嗷待哺的小狼;兩者沒有可比性;一旦李風雲反過來利用韓相國;或者陷害韓相國;那問題就嚴重了;畢竟韓相國的隊伍剛剛拉起來;戰鬥力有限;士氣也不夠;人心也是亂的;一旦遭遇強敵必敗無疑;所以利用李風雲不可取;純粹是自尋死路;最佳途徑莫過於結盟李風雲;在聯盟的羽翼下發展壯大;這就引出另外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