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該幹什麼幹什麼去吧,不論你是主和派還是主戰派,都不要做無謂爭吵浪費時間了。
看到重臣們並無異議,聖主於是繼續說道,“詔令三郡火速清剿盜賊,維護境內平安,若有貽誤,嚴懲不貸。”
內史侍郎虞世基躬身應諾。
這件事就算處理完了,中樞核心決策層不再議了,但越是看起來很簡單的決策,其背後的政治博弈越是激烈,接下來不要說聖主要密切關注燕北乃至北疆局勢發展,其他幾位核心重臣也要從各自的政治立場和政治利益出發,各顯身手,各展神通,竭盡全力推動燕北乃至北疆局勢向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向發展。
“東都那邊再催一催。”聖主說道,“水師既然已進入東都,就不要再磨磨蹭蹭,詔令來護兒、周法尚兩位總管,速戰速決,不要再耽誤時間。”
虞世基再度應諾。
“東都大局基本已定。”聖主轉!望向裴世矩,語調漸轉平和,“當務之急是解決西北危機,愛卿可有拯救之策?”
裴世矩躬身致禮,“聖上,西北局勢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可輕易決策,以免操之過急,加重危機。臣有意親赴西北,具體問題具體處置,確保萬無一失。”
此言一出,一幫重臣們頓感驚訝。中樞核心重臣親趕西北,這是國之大事,關係到國之利益,這才是真正的牽一髮而動全身。
瞬息之間,重臣們便對裴世矩西行有了各種解讀,尤其納言蘇威,眼神立刻便起了“變化”,接著御史大夫裴蘊和內史侍郎蕭瑀也是相顧無言,眼神極度複雜。但內史侍郎虞世基、尚書左司郎骨儀和右候衛大將軍趙才卻目露興奮之色,顯然他們從中看到了更多好處。
“親赴西北?”聖主故作沉吟,良久,問道,“何解?”
裴世矩隨即把自己西行之策詳細告之,以贏得中樞核心層的傾力支援。
西行之策的核心目的是鞏固和加強與西突厥的結盟,從而形成東西夾擊大漠北虜之勢,以迫使東。突厥妥協,有效緩解目前緊張的南北關係。
西行之策的真正目的是迫使西京接受東都有條件有限度的妥協,以有效緩解保守和改革之間的激烈衝突,贏得兩京政局的暫時穩定。
若裴世矩西行成功,則當前日益惡化的國內和國外局勢都能得到有效的遏制甚至是逆轉,如此便能給中土贏得寶貴的休養時間,迅速恢復損耗嚴重的國力。只要國力恢復,中土就能在南北大戰中佔據優勢,而西突厥人一旦遭到波斯人的攻擊,首尾難以兼顧,則中土就能集中力量北伐,橫掃大漠,成就千古偉業。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不論是結盟西突厥,還是兩京“言和”,都是建立在“資源”向西疆大量“傾斜”的基礎上,如果沒有這個基礎,沒有大量“資源”的供給,裴世矩西行即便完成了目標,來之不易的局面也無維維持,曇花一現,轉瞬即逝,接下來必定面臨更為嚴重的危機,因為中土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東都也背信棄義出爾反爾,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裴世矩說服聖主一個人沒有用,他必須說服整個中樞核心層,讓所有核心重臣都能以中土和王國利益為重,為此不惜犧牲自身及其所屬集團利益。
八月初三,黃昏,內史舍人封德彝拿著緊急擬製的裴世矩西行之詔書,請聖主稽核。
這本來是內史侍郎虞世基的事,但虞世基卻“推”給了封德彝,顯然聖主有“召見”封德彝的意思,不過聖主因為某種原因沒有說出來,只是給了虞世基一個暗示,好在君臣很“默契”,虞世基心領神會,一點就通。
封德彝忐忑不安,等待命運的裁決。
聖主看完奏章,順手放在了案几上,抬頭問道,“愛卿可知白髮賊?”
封德彝的心臟驟然收縮